认知句法学初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认知句法学初析

认知句法学初析   提 要:本文从体验哲学、认知科学和语言习得等方面探讨认知句法学的理论基础和学科独立性理据;接下来对认知句法学的研究目标和方法、观点和主要内容、存在的问题等逐一展开论述,旨在更为清晰地界定认知句法学的研究框架和学科地位。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认知句法学暂且描述为:坚持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基本观点,着力寻求句子现象背后的认知方式,并以构式和图式性构式为核心,对句式成因以及句法规则作出统一解释的认知语言学分支。   关键词:认知句法学;句法构式;图式性构式;句式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10)05-0040-4      A Tentative Exploration in Cognitive Syntax   Guo Xia Cui Jian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 China;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8, China)   The paper presents, on the one hand,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motivation of CS in terms ofmbodied Philosophy, Cognitive Science,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pectively; andgoesa step further, on the other hand,providesthe comprehensive statement of what CS is, including the research objectives, methodologyand central concerns of CS. What the paper aims at is to pave the way to explicitly define the framework and disciplinary placement of Cognitive Syntax. The cognitive approach to syntax can be described as follows: adhering to the view of Embodied Philosophy and the stanc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Cognitive Syntax is to aim at a unified account of cognitive principles behind syntactic facts through delving into constructions and/or schematic constructions.   Key words:Cognitive Syntax, syntactic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al schema; syntactic patterns      1 认知句法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1.1认知句法学的理论基础和来源   由Lakoff等创立的体验哲学,是认知句法学的主要思想来源。体验哲学主张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这三个基本原则(Lakoff Johnson 1999:3)。首先,概念、范畴是由我们基于身体经验经认知加工而形成;其次,绝大部分认知是无意识的,人们是以范畴中原型成员为参照进行类推建立起相应的概念结构;最后,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正常方式和思维特征,普遍存在于语言之中的隐喻推理使得抽象思维成为了可能(王寅2007)。所以,基于体验哲学的句法研究认为句法并非是由先验抽象的宏观规则所组成,包括不同句式在内的句法结构其实相似人们在与外界发生互动时的体验和认知方式。   同时,以连通论和建构论为代表的认知科学的最新发展成果,也为构建认知句法学理论体系提供了可能。连通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神经网络节点间的扩散激活过程,表现为信息在神经网络中的并行和连续,而非离散或模块化的传递;反映在语言研究方面,连通论主张倡导语法知识是具有层级关系的网络系统,语法知识习得和应用是一个在实际与语言接触中建构和激活心智中概念结构的过程(Wilson Keil 1999:186-190)。建构论认为,知识是源于主客体间持续和有效的互动而不断建构的产物,语言知识从简单结构到复杂结构的演进,是依赖于主体的不断活动(皮亚杰 1997:6),这为认知句法学从认识发展过程的角度提供了宏观性的理论支撑。   此外,认知心理学的相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