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苏轼和辛弃疾词的意象差异
【摘要】 词因意象的的存在而存在,也因意象的生发而升华到美的境界,从艺术的客观角度来看,意象是组成美感境界的重要艺术质素,鲜明独特的意象往往体现出诗人的个性风格。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者中,苏轼与辛弃疾都是承前启后的文学大家,二人的词中意象却有所不同,苏轼词中“月”“菊”“江河”等意象反映出文人的高雅和旷达,而辛弃疾词中的“金戈”“铁马”则彰显出英雄的豪迈,我就从意象的角度探本逐末,来探讨苏辛二人的词意象的差异
【关键词】苏轼 辛弃疾 意象 差异
前言
宋代伟大的词人苏轼和辛弃疾,他们词的风格既有同,又存异。苏轼以他豪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改变了晚唐五代的词家婉约的作风,开创了豪放词派的风格;辛弃疾则继承发扬了这种豪放的、浪漫主义词风,又创造了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他的词风生动突兀,笔酣墨饱,气势飞舞,正是他们的这种豪情壮志,决定了苏、辛词的独特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展现了不同的意象,本文通过分析两人不同的性格和经历来探究苏辛词意象方面的差异。
一 苏轼的生平简介
苏轼(1037-1101)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
苏轼是一位承前启后的文学大家,“天下之至公也”,他以革新精神和丰富广泛的创作实践转变了从晚唐五代以迄宋初婉约绮靡的词风,打破了诗词界限而“以诗为词”
。①在用词描绘壮阔雄浑的形象和意象方面,苏轼在北宋词史上是开了先河。他在营造意象的同时,体现出在特殊时代背景中所透射出的创作者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和人格神韵,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美感的意象组合体系,这正是苏词旷达的集中体现。
二 辛弃疾的生平简介
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王国维曾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②辛弃疾以其特有的眼光观物,任何普通的景物都能幻化、创造成军事意象。在他军人的意念中,静止的青山能变成奔腾飞驰的战马,林间的松树也幻化成等待检阅的勇武士兵。抒情意象军事化,是辛弃疾词所独具的艺术特色。辛弃疾所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又使词的意象群出现了一次大的转变。
三 苏辛词意象的差异
苏轼与辛弃疾有着不同的经历与性格,因此,他们在意象的运用上是有所差异的。苏轼年幼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年少成才,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思想,生性疏狂,与词作之中常流露出“致君尧舜”的人生理想和匡国济民的诚挚愿望。《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是苏轼被贬密州时所作。词中描写词人“为报倾城随太守”出外打猎的热闹场面,在浩荡的狩猎队伍中,刻画了一位“亲射虎”“射天狼”的英雄形象。此时的苏轼,虽然“鬓微霜”,但又何妨呢?词人还等着有一天,朝廷能够重新举用自己,到时就能够为朝廷、为黎民百姓挽开“如满月”的雕弓,“西北望,射天狼”,击退辽夏异族的侵扰,稳定北宋的边疆。世人常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来概括表现东坡词的风格。殊不知,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更能展现东坡的积极用事、驰骋边疆、以身许国的凌云壮志。是苏轼词之所以为后人评为“豪放”的诠释。
苏轼词的创作高峰是在被贬黄州期间。苏轼被贬黄州后,失去俸禄,于是向当地知府申请东坡上一块地,自己下地耕作,以解日常柴米油盐之需。也是在这段期间,苏轼留下《念奴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驼乳粉的技术要求.pdf VIP
- 哈工大_理论力学_I(第6版)习题详解.pdf
- 2025年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函数的图象(九大题型)(讲义)(学生版+解析).pdf VIP
- 陶喆出轨道歉会PPT(源文件锐普独家首发)0708.pptx VIP
- 2025年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圆的方程(八大题型)(讲义)(学生版+解析).pdf VIP
- 2025年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数列求和(九大题型)(练习)(学生版+解析).pdf VIP
- 发酵驼乳粉的技术要求.pdf VIP
- 罗斯蒙特3051C压力变送器校准调试方法.doc VIP
- 视频监控系统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保证措施.docx VIP
- 66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经济性评估与对策.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