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某采石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毕业论文.doc

《某采石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f 1 综合说明 1.1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1.1 项目概况 XXX镇位于XXX的西南部,瓯江的北岸,西溪的下游。辖有38个行政村,2个居民区,当地总人口3.47万人,总面积79.5平方公里。 XXXXXX镇上村坑底垅普通建筑石料矿区位于XXX上塘镇南西向,方位253°,直距12.8km处,位于瓯江大桥北端梅岙村的西面,相距约4km,行政区划属XXXXXX镇上村管辖。矿区占地面积5.05hm2,矿区采矿范围平面面积4.12hm2,施工生产、生活、办工等临时占地3.23hm2(为前期开采已建,具有系统的水土保持措施,本方案不考虑此区域,下面章节不重复描述),开采标高+117m~+12m。普通建筑石料矿石资源储量(122b) 1344.8千吨,宕渣113.4千吨,矿体埋藏浅,矿山露天开采。 1.1.2 项目区概况 (1)水文气象 本工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8℃,冬季最低气温可达-4.5℃,夏天最高气温可达39℃;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698.8mm,每年4~7月为梅雨季,雨量丰富,降水量占全年的40%左右。7~10月为台汛期,台风活动频繁,多暴雨,降雨强度大。该区全年最多风向为东风,多年平均风速2.5m/s。 (2)地质、地震 项目区位于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的XXX一临海拗陷之东南部,界于泰顺一XXX和黄岩—象山断拗之间。区域性XXX一镇海大断裂、淳安—XXX北西向断裂在项目区附近交汇。项目区位于XXX一镇海大断裂带上,受该断裂的影响,内砂岩硅化强烈,局部已成次生石英岩,可见二条近东西向的小断裂。 据《XXX省地震目录统计》记载,项目区周边曾发生过有感地震8次,其中3.0~3.9级地震2次,小于3.0级地震6次,震中位置多在距XXX市80~200km的东海中。根据地震划分带,本地区属东南沿海二级震区,地震强度和频率较弱,远场地震波及影响是本地区的主要震害特征之一,接近三级地震区。本地区地震烈度为6度区域,本项目按建筑6度设防。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项目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属区域地壳稳定区。 (3)土壤植被 XXX市土壤类别主要有以下几种:红壤土类、黄壤土类、潮土土类、盐土土类和水稻土土类,红壤土类是全区分布最广的土类。工程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和黄壤土二个大类。耕层土壤养分含量较为丰富, 工程区的森林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和南部亚地带。自然植被因人类频繁活动而遭受破坏,现存的天然林稀少,目前大多是以马尾松为主的栽培植被和次生演替植被。 (4)社会流经概况 XXX镇位于XXX的西南部,瓯江的北岸,西溪的下游。辖有38个行政村,2个居民区,当地总人口3.62万人,总面积79.5平方公里。当地经济农业以种植水稻、茶叶、蔬菜为主,工业以皮革、服装、五金等为主,商业以个体经济为主。2007年,XXX镇工业总产值196112万元,农业总产值3772万元,相比2006年工业总产值增长17.49%,农业总产值减少2.88%。农民人均纯收入6612元。 1.2方案设计水平年 根据矿区开采进度安排,本矿区开采年限为5年, 2009年5月开始生产,于2014年4月底开采完毕;方案设计水平年为工程完工后第1年,即2014年。届时该项目水土保持设施全部按设计要求建成,达到验收条件。 1.3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主体工程设计种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各项措施主要集中在采矿区内,包括表土剥离、开挖边坡的稳定措施等。 表土剥离:工程施工前对山林地表土进行剥离,剥离面积约为1.64hm2,剥离厚度为0.8m,共剥离表土约1.31万m3,集中堆置于表土临时堆场,用于后期绿化覆土。 开挖边坡稳定措施:为保证开采边坡的稳定,主体工程设计采取从上到下分级开采的方式开采,每级坡高15m,最底坡高为12m,台阶坡面角为35°~65°,清扫平台宽均为3m~5m;石料开采结束后,及时清理开挖面的浮石和碎石等,对于局部不稳定的地方采取喷砼等方式进行处理,对于最终级边坡在清除浮石和碎石后,进行全面喷砼处理,喷砼的边缘与截水沟边缘相接,这样可以确保最终级边坡的安全稳定。 主体工程采取的开挖方式及喷砼等处理方式有利于增加边坡的稳定,避免开挖过程中发生坍塌危险,保证采矿人员的安全,同时也消除了遗留地质灾害的隐患。 1.4 防治责任范围 项目建设区:即工程永久占地、建设期间的各种临时征、租地范围和土地使用管辖范围。项目建设区总占地范围共计5.05hm2。 直接影响区:指项目建设区以外由于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害的范围,是建设单位应该负责防治的区域。该项目的直接影响区按征地线外侧周边10m范围、道路周边5m范围计,面积约为

文档评论(0)

沙卡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