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日本区域一体化财税支持经验教训对沈阳经济区发展的启示研究
辽宁财政科研基金项目 科研基金文库
PAGE \* MERGEFORMAT 1
日本区域一体化财税支持经验教训对
沈阳经济区发展的启示研究
项目负责人:李 彬
项目批准号:11C029
所在单位:辽宁大学
内容提要: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趋势,为更好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我国设立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0年4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我国第八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是唯一以新型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实验区。现行的财税体制及政绩考核方式等,必然导致行政分割、地方保护的形成,阻滞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产业整合、同城化区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如何调整和完善财税政策,进行财税制度的制度创新,打破原有的隶属关系和财税分配格局,为沈阳经济区区域一体化提供制度规范和保障,使之尽早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区域新引擎,已成为建设沈阳经济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日本在赶超过程中建立和发展城市经济圈、都区财政调整制度、政令指定都市制度、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科技研发财政支持、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企业技术改造、发展重点产业、区域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均积累了非常成功的经验。本课题研究沈阳经济区的基本经济特征,财政收支情况、财税体制存在的问题,运用博弈论解释为何地方政府不愿予以合作的根本性原因。再次,研究日本区域一体化过程中的制度创新经验,如东京都区财政调整制度、政令指定都市税源再分配等先进经验。在探讨日本区域一体化过程中的制度创新经验之后,以中小企业、研发创新、发展文化产业等为例,阐述日本区域一体化内部的财税经验。最后,结合日本经验为沈阳经济区一体化财税制度创新提出政策建议。
第一章 沈阳经济区财税特征与存在问题
第一节 沈阳经济区基本经济特征分析
2010年4月6日,沈阳经济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全国第八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与其它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相比,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它以“新型工业化”为主题,力争通过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建成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的重要增长区、老工业基地机制创新的先导区、资源型城市经济的转型示范区、新型工业化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区。
一、沈阳经济区的区位优势
沈阳经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地处辽宁省的中心地带,沈阳市沈阳经济区的核心,另有鞍山、本溪、营口、抚顺、阜新、辽阳、铁岭七个市与沈阳市共计八个城市组成了沈阳经济区。现有2359万人口,占全省人口的55.6%,地区面积为7.5万km2,占全省比例达到50.8%。沈阳经济区北部毗邻东北辽吉黑工业经济区,南部靠近环渤海经济带,地处关内外枢纽的重要地位。沈阳经济区内的鞍山市和铁岭市是我国著名的重化工业基地,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除此之外,还有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是国内外具有很大影响力工业型城市密集的经济区,区位优势非常显著。
二、沈阳经济区的经济规模与结构
1.沈阳经济区的规模分析
2010年,沈阳经济区的GDP为11736.96亿元,占辽宁省总量63.59%。2011年,GDP为13939.85亿元,占辽宁省总量的62.72%,增幅为18.77%,增长幅度虽然还低于辽宁省GDP的增长水平,但是可以看到沈阳经济区在辽宁省总量中占据重要地位,GDP超过全省的一半还多。
2.沈阳经济区的地域结构
在经济区内部,沈阳市的经济规模可谓首屈一指,2011年,其经济总值达到5915.71亿元,占沈阳经济区的43%;其次是鞍山,占沈阳经济区的17%;再次是营口,抚顺,铁岭,分别占沈阳经济区的9%,8%,8%,最后是本溪,辽阳,阜新共占沈阳经济区的16%(见表1-1)。
表1-1 沈阳经济区各市GDP情况 单位:亿元
年
沈阳
鞍山
抚顺
本溪
营口
阜新
辽阳
铁岭
总和
2010
5017.5
2125.0
895.1
860.3
1002.4
378.8
735.4
722.1
11736.9
2011
5915.7
2398.7
1113.3
1044.5
1224.6
480.2
888.6
873.8
13939.8
资料来源:辽宁省统计年鉴2012年版和2013年版
3.沈阳经济区的产业结构
从产业结构来看,2010年沈阳经济区的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7:54:39,2011年仍为7:54:39,三类产业总体的绝对值均有所增加,但产业结构仍以第二产业为主,呈现出“二三一”的特点(见表1-2,表1-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