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健身体育调查报告'公布-四成成都人每周健身.docx

'成都健身体育调查报告'公布-四成成都人每周健身.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都健身体育调查报告'公布-四成成都人每周健身

'成都健身体育调查报告'公布:四成成都人每周健身   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公布“成都市健身及体育消费调查报告”   昨日,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公布“成都市健身及体育消费调查报告”显示,成都全民健身重视程度较高,近五成受访者每周健身2-3次;但市民在体育锻炼及体育服装、器材、读物、赛事观看等方面的消费水平不高,市场消费潜力有待释放。   ■报告   老年人每周锻炼时间最长   报告显示,成都市民具备一定的健身意识。%的人每周健身2-3次,%的人每周健身4-5次;%的人每次锻炼2小时以内,其中锻炼1小时以内的占%、1-2小时的占%;%的人每周锻炼6小时以内,平均每天不足1小时。   同时调查还发现,56-60岁受访者每周健身时间最长。根据分析,从16岁起,随着年龄的增长,市民每周健身时间呈递增趋势,在56-60岁到达最大值。具体来说,16-25岁的平均每周健身1-3小时,26-35岁、36-45岁、46-55岁的平均每周健身3-6小时,56-60及60岁以上的平均每周健身6-9小时。   成都人最爱跑步快走散步   调查发现,从健身方式来看,“散步”“跑步”“快走”是市民选择的主要健身方式。据调查,%的受访者同时拥有两种健身方式,健身方式并不单一。在关于“主要的健身方式”问题中,具有绝对优势的前三种方式分别是“散步”“跑步”“快走”;之后依次为球类运动、舞蹈类运动等。可见,市民的健身方式仍然较为传统,有场地及技能要求的健身方式尚不热门。   在问及“更喜欢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健身项目(如跑步、瑜伽等)或几个人配合完成的健身项目(如篮球、羽毛球等)”时,%的受访者更喜欢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健身项目;在关于“更喜欢户外健身还是室内健身”的问题中,%的受访者更喜欢户外健身。   对于市民健身的原因,“提高健康程度”是绝大多数市民健身的最主要原因,其次为“瘦身和保持体形”和“兴趣爱好”。从体育消费来看,近七成受访者每年会购买运动服装和器材,但花费不足1000元。%的受访者每年花费1000元以内购买体育服装、器材;%的受访者每年在这方面无任何花费。在观看体育比赛、表演、展览上,花钱与不花钱的人各占一半。%的受访者,每年花费500元以内用于观看体育比赛、表演、展览等;%的人在此方面无任何花费。   ■意见   建议增加公共健身设施   调查还发现,五成以上受访者认为小区、公园的免费公共健身设施数量不充足,后期维护管理不到位。据调查,%的受访者认为免费公共健身设施(如健身器材、球场等)数量不足;%的受访者认为公共健身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   多数市民认为广场舞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音乐声过大,影响周围居住群众休息或正常生活”“场地不足,时常挤占公共道路、停车场等,侵害他人利益”以及“政府对广场舞的监管不到位”。   也有受访者提出意见,当前,市民更喜爱户外健身活动,“公路”“小区”“自己家中”和“公园”是最主要的健身场所。然而,一方面公路健身存在着安全和健康双重隐患,另一方面公园、专业场馆和公共健身设施数量明显不足,造成了市民健身的诸多不便。建议政府加大对公共健身场所和设施的投入,修建并合理布局公园、广场等,提高场所设施的利用效率,加强后期维护保养,减少扰民、确保健身者生命财产安全。   (沈婷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