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辐射定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热辐射定律

19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热辐射定律的发现 应物81-胡楚江 19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乌尔兹堡大学的维恩(WilhelmWien,1864-1928),以表彰他发现了热辐射定律。 热辐射简介 热辐射是19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它的研究得到了热力学和光谱学的支持,同时用到了电磁学和光学的新兴技术,因此发展很快。到19世纪末,这个领域已经达到如此高峰,以致于量子论这个婴儿注定要从这里诞生。 热辐射实际上就是红外辐射。1800年,赫歇尔(W.Herschel)在观察太阳光谱的热效应时首先发现了红外辐射,并且证明红外辐射也遵守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只是比可见光更易于被空气和其他介质吸收。1821年,塞贝克(T.J.Seebeck)发现温差电现象并用之于测量温度。1830年,诺比利(L.Nobili)发明了热辐射测量仪。他用温差电堆接收包括红外辐射在内的热辐射能量,再用不同材料置于其间,比较它们的折射和吸收作用。他发现岩盐对热辐射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后来就用岩盐一类的材料做成了各种适用于热辐射的“光学”器件。 与此同时,别的国家也有人对热辐射进行研究。例如:德国的夫琅和费在观测太阳光谱的同时也对光谱的能量分布作了定性观测;英国的丁铎尔(J.Tyndall)、美国的克罗瓦(A.P.P.Crova)等人都测量了热辐射的能量分布曲线。其实,热辐射的能量分布问题很早就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有所触及。例如:炉温的高低可以根据炉火的颜色判断;明亮得发青的灼热物体比暗红的温度高;在冶炼金属中,人们往往根据观察凭经验判断火候。 美国人兰利(S.P.Langley)对热辐射做过很多工作。1881年,他发明了热辐射计,可以很灵敏地测量辐射能量。他用四个铂电阻丝组成电桥,从检流计测出电阻的温度变化。为了测量热辐射的能量分布,他设计了很精巧的实验装置,用岩盐作成棱镜和透镜,仿照分光计的原理,把不同波长的热辐射投射到热辐射计中,测出能量随波长变化的曲线,从曲线可以明显地看到最大能量值随温度增高向短波方向转移的趋势。1886年,他用罗兰凹面光栅作色散元件,测到了相当精确的热辐射能量分布曲线。 兰利的工作大大激励了同时代的物理学家从事热辐射的研究。随后,普林舍姆(E.Pringsheim)改进了热辐射计;波伊斯(C.V.Boys)创制了微量辐射计;帕邢(F.Paschen)又将微量辐射计的灵敏度提高了多倍。这些设备为热辐射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武器。 与此同时,理论物理学家也对热辐射展开了广泛研究。1859年,基尔霍夫证明热辐射的发射本领e(υ,T)和吸收本领a(υ,T)的比值与辐射物体的性质无关,并提出了黑体辐射的概念。1879年,斯忒藩(Josef Stefan)总结出黑体辐射总能量与黑体温度四次方成正比的关系。1884年这一关系得到玻尔兹曼从电磁理论和热力学理论的证明。 1893年,维恩提出辐射能量分布定律: 这就叫维恩分布定律,其中T表示绝对温度,a、b为两个任意常数。从上式可知:对应于能量分布函数u最大值的波长λm与绝对温度T成反比。 维恩简介 维恩是一位理论、实验都有很高造诣的物理学家。他所在的研究单位称为德国帝国技术物理研究所(PTR),这个研究所以基本量度为主要任务。当时正值钢铁、化工等重工业大发展的时期,急需高温量测、光度计、辐射计等方面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所以,这个研究所就开展了许多有关热辐射的实验。所里有好几位实验物理学家后来对热辐射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有鲁本斯(H.Rubens)、普林舍姆、卢梅尔(O.R.Lummer)和库尔班(F.Kurlbaum)。 1895年,维恩和卢梅尔建议用加热的空腔代替涂黑的铂片来代表黑体,使得热辐射的实验研究又大大地推进了一步。随后,卢梅尔和普林舍姆用专门设计的空腔炉进行实验。正是在这一实验中,普林舍姆和卢梅尔获得了精确的数据,证明维恩公式在长波方向有系统的偏差,才促使了普朗克于1900年对维恩定律作出了修正,并且进一步提出了能量子假设。 1898年,维恩研究了哥尔茨坦(Goldstein)发现的极隧射线,得到的结论是,它们是带负电的阴极射线的带正电的等价物。他用磁场和电场测量了极隧射线的偏转,结论是它们由带正电的粒子组成,质量至少不比氢原子轻。 大约二十年后,维恩所用的方法发展成为质谱仪,使得人们有可能精确地测量各种原子及其同位素的质量,这种测量对于计算核反应释放的能量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1900年,维恩发表了一篇理论性文章,论述了电磁原理应用于力学的可能性问题。后来他又进一步研究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