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件
解析:C 本题考查电信事业的发展。新闻具有时效性,它的收集不是通过交通运输业,首先排除A、B。题目问的是新闻收集快捷的原因,故C正确。新闻收集快速促进传媒的发展,故D错误。 5.1885年6月16日杭州一菜场失火,上海的《申报》当天就接到关于此事的电讯稿,第二天就登在报纸上了。《申报》的新闻收集如此快捷主要得益于( ) A.铁路运输的发展 B.轮船航运的发展 C.电报等通信发展 D.报纸等传媒发展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毁路口号——中国近代史上,义和团曾经张贴“掀铁道,拔电杆,紧急毁坏大轮船”的揭帖。 材料二 “马拉火车”——1878年,英国一家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修筑唐山至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的强烈反对。两年后,唐山至胥各庄之间9千米长的铁路以不用机车牵引为条件获准兴建。由于不允许用机车牵引,只好用马拉,被讥讽为“马车铁路”。 材料三 中国进口第一辆奔驰轿车——1898年,袁世凯进贡一辆奔驰轿车给慈禧太后作寿礼。不料,慈禧太后仅试坐一下便将其“打入冷宫”,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置起来。 请回答: 解析:第(1)问,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狂潮,修筑铁路是它们对华进行资本输出的一个重要手段。第(2)问,“马拉火车”和将轿车“打入冷宫”,这是清朝统治者思想保守、愚昧无知的真实写照,对近代交通工具的改进及社会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答案:(1)对华进行资本输出,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说明:清朝统治者愚昧无知,不能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影响:阻碍了中国交通工具的革新和近代化进程,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西方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目的是什么? (2)“马拉火车”和奔驰轿车被“打入冷宫”说明了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析:第(3)问,义和团代表了普通民众对西方先进技术的态度,清政府代表了统治者对西方先进技术的态度,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由于近代中国人思想意识的落后,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答案:(3)封建、落后的思想是阻碍中国进步的重要原因(或中国要富强,必须解放人们的思想,紧跟近代化的历史潮流)。 (3)综合三则材料所述,你得出怎样的认识?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 -*- -*-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史料探究 课前预习 随堂训练 素养落实 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 【主题立意】近现代中国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使人们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影响到人们生活方式、思维观念的变化,为近现代中国不断走向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理解近现代中国交通、通讯事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以及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从唯物史观认识影响近现代中国交通、通讯事业发展的因素及其带来的影响。 (2)通过学习认识到交通、通讯事业发展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可谓利国利民,树立关心国计民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课前预习 课前自学·释疑解惑 一、铁路与公路 1.铁路 (1)出现: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 。 (2)第一条自建铁路: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 铁路。 (3)发展 ①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 格局。 ②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知识梳理 淞沪铁路 ③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 效率。 2.公路 (1)出现:20世纪初, 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 (2)发展 ①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②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汽车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 后,西方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2019学年七年级英语unit1schoolandfriendslesson2teacherandstudents导学课件.ppt
- 2018-2019学年七年级英语unit1schoolandfriendslesson3welcometoourschool导学课件.ppt
- 2018-2019学年七年级英语unit1schoolandfriendslesson4whatisit导学课件.ppt
- 2018-2019学年七年级英语unit1schoolandfriendslesson1hello导学课件.ppt
- 2018-2019学年七年级英语unit1schoolandfriendslesson6thingsforschool导学课件.ppt
- 2018-2019学年七年级英语unit2coloursandclotheslesson11clothesaroundtheworld导学课件.ppt
- 2018-2019学年七年级英语unit1schoolandfriendslesson5mayihaveabook导学课件.ppt
- 2018-2019学年七年级英语unit2coloursandclotheslesson10clothesforacoldday导学课件.ppt
- 2018-2019学年七年级英语unit2coloursandclotheslesson12let’sgoshopping导学课件.ppt
- 2018-2019学年七年级英语unit2coloursandclotheslesson8danny’sfavouritecolour导学课件.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第1课时课件.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第2课时课件.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总结课件.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课件.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1.3人口合理容量课件.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1.3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1.4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课件.ppt
最近下载
- 中国助洗剂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 中国硫酸黏菌素类产品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 中国醇酸防腐涂料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一亿有多大》PPT课件.ppt VIP
- 中国化学纤维制造项目创业计划书.docx
- 2025年中国四氯化锆项目投资计划书.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碲锌镉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docx
- OTIS奥的斯XIOTIS西子奥的斯标准ACD4MR电气原理图XAA21310AT注解版.pdf
- Unit1Let'sbefriends!Wrapup&Checkit&Let’sexplore(课件)-外研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pptx VIP
- 2024北京人大附中初二(上)期中数学试题.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