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伦理关系和道德生活之影响因子动态研究2007-东南大学学报
2017年9月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Sep. 2017
第19卷第5期 JournalofSouthea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Science) Vol.19 No.5
伦理关系和道德生活之影响因子动态研究(2007—2013)
何浩平
(东南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摘 要]对2007和2013年两次调查的比较分析表明,我国民众的伦理关系和道德
生活的基本精神素质以及伦理道德调节能力,在2007—2013年间并未得到提升,而影响这
些素质和能力的因子则在发生变化。 在伦理道德的受益场域方面,社会场域的影响力正
在提升,与家庭、学校这两个原本的“策源地”构成了“三足鼎立”的架构;正面的影响因子
方面,社会团体正在取代“大学及其文化”,与网络媒体、市场、和政府构成了“新四大影响
因子”;负面影响力结构的文化因素方面,传统文化崩坏的负面效应提升,正在超过外来文
化冲击的影响,成为第二主要的负面文化要素;在应该对当前不良道德状况负主要责任的
因素方面,依旧是官员腐败以及社会的不良影响该负主要责任,变化在于学校的教育功能
弱化这一点,不再是主要的负责要素;而就全球化、高技术、市场经济等“非确定”因素而
言,持有正反对立意见的“两极分化”局面正在形成。
[关键词]伦理道德调查;精神素质;教化;影响力结构
[中图分类号] 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511X(2017)05⁃0015⁃11
2007年,东南大学“985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伦理学研究所对我国当时的伦理关系和道
德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规律进行了“万人大调查”,形成了关于我国伦理道德基本状况的庞大而详尽
的数据库。 从作为“精神哲学”的道德哲学的角度对这一数据库进行的分析,形成了两大调查报告,
[1] [2]
即《中国伦理道德报告》 以及《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 ,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
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思想道德与和谐伦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05&ZD040),以及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课题“当前我国思想、道德、文化多元、多变、多样的特点和规律的研
究”(06KSW001)等项目的成果,最终出版问世,在海内外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可以说,这一调
查及据其所形成的报告,如今已是人们了解和研究我国伦理道德状况的最权威的依据。
[1]1
之所以要进行这一工作,是为了彻底弄清“道德发展的‘中国问题’到底是什么” 。 而这一课
题,要求我们既要从生活世界中的复杂的感性经验中揭示出问题,又需要从思辨哲学的高度去澄清、
把握直至解释这一问题。 而做实际调研的更深的动机,则是因为道德哲学的研究如今已从纯粹的
[1]1
“象牙塔”式的对宏大理论的构造和研究,转向了对具体问题的关切 。 在西方,商业伦理学、医学
伦理学等应用性的道德哲学,已经成为哲学中的“显学”。 这一转向,是西方社会进入后现代社会的
体现,也迫使中国学者去研究中国的具体而特殊的伦理道德问题。
此次调查表明,我国的伦理关系和道德生活现状“与日常经验和感性判断相差较大甚至很
[1]5
远” 。 报告将道德发展的中国问题刻画为“‘无伦理’;‘没精神’”,或者说“伦理缺陷,精神退
[1]5
隐” 。 这个问题集中体现在“一大悖论”即伦理和道德这二元之间的矛盾中:对道德和其发展状
况,人们觉得“基本满意”,但是对伦理关系,即人伦关系,百姓们则觉得“基本不满意”。 更为具体地
说,在我国的伦理关系和道德生活中,形成了三大对峙:“义利之间的对峙”,“道德与幸福之间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