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君子》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伪君子》分析

《伪君子》分析 《伪君子》(1664-1669)是莫里哀最优秀的喜剧。它在17世纪大约上演了200场,在18世纪上演900场,在19世纪大约上演1100至1200场,是法兰西剧院上演场次最多的剧目。 1.上演过程 1664年5月,应路易十四要求,莫里哀写成三幕诗体剧《答丢夫或骗子》,在凡尔赛的游园会上演出。上演时,高级教士们坐立不安,向国王提出控告,说这出戏“否定宗教”,必须禁演。迫于教会势力,路易十四也只好下令禁演。 贵族、教会势力一时得逞。莫里哀上书国王为作品辩护,并把剧本由原来三幕改为五幕,把《答丢夫或骗子》改为《伪君子》,说明剧中打击的并不是一般的宗教人士,而是那些披着宗教外衣的骗子。主人公改名为巴纽夫,并由原来穿的僧侣的黑袍子改为半僧半俗的装束。 1667年8月,《伪君子》在王宫剧场正式上演。但第二天,最高法院院长趁国王出征、他料理国事之机下令禁演《伪君子》。莫里哀上《第二陈情表》,派演员追到国王所在地,但国王不敢明确表态,把事情拖了下来。 1669年1月,路易十四与罗马教皇克雷曼九世决定缔结“教会和平条约”,教会纠纷暂时平息下来。宗教迫害也不能不有所收敛。莫里哀看准了这个时机,第三次向国王上陈情表,请求撤消禁演《伪君子》的成命。路易十四批准了他的请求。1669年2月5日,即“教会和平条约”签定的当晚,《伪君子》终于正式上演。 这次公演时,莫里哀索性取消了二稿中的修改,恢复了原样,主人公复名答丢夫,只是他的装束用了世俗的打扮。 2.答丢夫的形象 伪君子答丢夫是全剧的中心人物。莫里哀在这个人物身上集中概括了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伪善本性,对他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 首先,他善于把“世人尊敬的东西”当作工具,骗取人们的信任,作为达到卑鄙目的的跳板,这是一切伪善者的共同手段。 17世纪法国宗教十分盛行。一批虔诚的宗教信徒轻易地就能上教会人士的当,原因就在于教会人士抓住了教徒们轻信的弱点,用宗教做幌子、以“良心导师”之名干尽坏事。他们的行为准则是“只有张扬出去的坏事,才叫坏事……私下来历犯罪不叫犯罪”。作者把答丢夫写成一个以虔诚信士为身份的骗子,一方面指明当时人们对于宗教的糊涂观念,以祷告上天的信士之面目出现,不论真假,都能得到像奥尔恭这样愚蠢的宗教信徒的信任;另一方面又通过答丢夫的形象戳穿教士们的假面,露出他们的本相,让人们认清答丢夫的所作所为原来正代表教士们的本质。 其次,作者通过他“贪食、财、色”的行径揭露出伪善者的丑恶嘴脸。他自诩为奉行禁欲主义的苦行僧人,却是个大吃大喝、红光满面的酒色之徒;他声言自己已经把奥尔恭的施与分赠穷人,却在处心积虑地图谋奥尔恭的家产;为了自己不慎捏死一只跳蚤,他虔诚地忏悔不已,实际上却不惜置奥尔恭于死地而后快。更突出的是,他连袒肩露臂的女仆都不敢注目,却有肆无忌惮地调戏欧米尔。他见桃丽娜时掏出手帕,用教训的口吻说:“把你的双乳遮起来,我不便看见。因为这种东西,看了灵魂会受伤,能够引起不洁的念头。”这一语就道破了他肮脏的内心世界。 第三,答丢夫的伪善具有巨大的危害性。奥尔恭一家险遭不幸,是对伪善危害性的一个形象注解。几百年来,这一形象始终保持了它的生命力,在西方语言中,答丢夫已成了伪善、“故作虔诚的奸徒”的代名词。 剧本对不辨真假、一意孤行、执迷不悟的行为也作了有力的批判,批判的对象是另一个主要人物奥尔恭,他的失去理智和痴迷愚顽使他险些遭难。作家对他有讽刺也有同情,基本态度是希望资产阶级能从灾难中吸取教训,不再受害。 桃丽娜是剧中另一个重要人物。她身为女仆,但头脑清醒,目光敏锐。在奥尔恭家里,她最早识破答丢夫的伪善外衣和他贪图金钱、女色的本性。她鼓动奥尔恭一家人与答丢夫的伪善做斗争,积极支持年轻人婚姻自主。莫里哀突出体现下层女仆的聪明、机智、勇敢,反映了他的民主主义思想。 国王在剧中并未出场,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明察秋毫,处事果断,赏罚分明,不忘奥尔恭立过功勋。剧本结尾的重要意义在于体现路易十四的国策,即保持资产阶级和贵族阶级的力量平衡。既然宗教骗子危及他的臣民,他自然出面干预。剧本对国王的正面歌颂,是取得路易十四支持的重要保证。 3.《伪君子》的艺术成就 首先,本剧基本上符合古典主义的要求:韵文诗体,分五幕,遵从三一律。人物形象扁平、概念化。 古典主义体系和莎士比亚现实主义方法之间的根本区别,表现在塑造性格的方法上。古典主义作家笔下的人物性格大多是片面、静止的,缺乏矛盾和发展。这是根据观念产生的性格。在这里,作者的主观性表现的十分直率而明显。尽管优秀的剧作家在主观性的狭隘范围内也能创造出真实的形象,然而古典主义美学准则还是限制了他们的创作才能。他们没有达到莎士比亚的高度,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天才,而是因为他们的才能常与早已确定的美学原则发生矛盾,从而受到这些准则的限制。如莫里哀笔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