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大果沙棘栽培技术在围场县推行
浅述大果沙棘栽培技术在围场县推行
摘要:本文介绍了围场县自然地理概况,并根据当地环境特点论述了大果沙棘在围场县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苗木繁殖、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对围场县生态、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开发利用大果沙棘资源提供依据。
关键词:大果沙棘;苗木繁育;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paddock county natural geography, and discusses the Seabuckthorn cultivation technique in the paddock county according to local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seedling breeding, transplant, field management, pest control and other content,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o the 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Weichang County,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eabuckthorn resources.
Keywords: sea buckthorn; seedling breeding; transplanting; field management; pest control; Weichang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of Mongolia
中图分类号:F316.2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围场县自然地理概况
1.1地理位置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承德市最北部。地理位置为北纬41度35分至42度40分,东经116度32分至118度14分。全县总面积9219平方公里,是承德市面积最大的县。围场县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700-2000米之间,在西部御道口至白水,有一道自西南向东北蜿蜒的塞罕坝(全称“塞罕达巴罕色钦”蒙语的意思是美丽的山岭),把全县分为围场高原和坝下冀北山地两部分。
1.2气候条件
围场县的气候特点是冬季酷寒干燥,夏季凉爽无暑热,春秋两季多风沙。临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季风影响特别强烈,冬季受西伯利亚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围场县纬度较高,夏季日照时间长,年均降水450毫米,而且雨热同期,地农林牧业非常有利。九月至次年五月为霜冻期,无霜期短,南北相差悬殊。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全县旱、洪霜雹冻等自然灾害较多,经常给农牧业生产带来损害。气候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只有450mm左右,特别是近几年春季降水较少,水位下降,土壤干旱,给春季造林成活造成很大的难度。全县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北部坝上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蒙古高原季风气侯,气温低。西北部和中南部属于北温带大陆性燕山山地季风气侯。
2、围场县种植沙棘技术要点论述
针对围场县环境特点选择耐干旱的植被。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俗称酸刺、黑刺、醋柳,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耐寒抗旱,耐土壤贫瘠,根系发达,有根瘤,对生态环境适应能力强。在条件较差,甚至是恶劣的环境中能顽强生存,并且在生存过程中能改善周围环境,为其他植物的生存发展创造条件。沙棘又能增加土表植被、防风固沙、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乡土造林树种之一。它主要生于河滩漫地、低阶地、洪积扇和山麓,在阴坡和半阳坡上形成较大面积的单纯群落,也能零星生长在阴坡和半阴坡云杉林缘和林中空地上,但由于果实产量低、经济效益差,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通过引进大果沙棘进行人工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开发,实现沙棘由野生向人工栽培,是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实现沙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最佳选择。围场有关部门大力推广的栽种繁殖品种之一。近年来,大果沙棘具有果大、高产、品质好、好采收等优点,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此,现将其在浅山地区的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2.1苗木繁育
大果沙棘苗木繁育的方法有种子育苗和扦插育苗,以扦插育苗为佳。
2.1.1 种子育苗 选土质肥沃、排水良好、通风向阳的砂壤土地块作苗圃地。如果在温室育苗,土和沙以3∶1为佳。育苗前,种子应先进行处理,因为大果沙棘种子外表皮有一层坚硬的蜡质,透气透水性差,在一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