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明清时期的艺术设计》-课件.ppt

《第0章明清时期的艺术设计》-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明清时期的艺术设计 第一节 纺织印染业的高度繁荣与染织品种设计 明代:宋末元初以来,纺织品种大大丰富,棉纺织在明代普及,江浙一带“南京土布”大量出口,丝织品种增加。明朝政府在南京、苏州、杭州设置了织染局,集中能工巧匠,从事龙衣彩缎等高级衣料生产,并以“坐派”、“召买”等形式,动用民间机户为其生产。 清朝:纺织、印染、刺绣的工艺与设计,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日常衣着,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织、染、绣等行业有着蓬勃的生命力。清代的南京、苏州、杭州已形成全国织造中心,史称江南三织造,此外,四川、广东等地区的织染业也很兴盛。 清代丝织品以南京、苏州、杭州为全国三大织造中心。 主要的丝织品种:南京云锦,是官营织造生产明清最著名丝织品,主要作宫廷贡品。 其它丝织品还有:苏州河松江地区的丝织品种。 明代棉织业发展很快,松江府是当时全国的棉织业中心。 明代棉织品品种规格以本色平纹为主,幅宽约尺余,长16~32尺,品种有标布、扣布、稀布等。 清代棉织业进入繁荣时期,鸦片战争前年产约3.1亿匹,仅次于粮食,是手工业中产值最大的部门。 明代服饰仪态端庄,气度宏美,是华夏服饰艺术的典范,随着棉花在中原及长江流域的普遍栽种,棉布已成为民间主要的衣料。 丝绸向精加工的高档面料发展,刺绣、织金、妆花、孔雀羽线等精细加工技艺都已达到了高超水平,为服饰设计的精工化准备了条件。 明代服饰特点: 官方:制订了以黄色和龙纹为主的皇家服饰,皇帝服饰种类众多;制定了后妃的礼服、及文武官员的服饰; 明代凤冠分为后妃和普通命妇两种类型; 对服饰的款式、面料、色彩、饰物存在着繁琐严格的规定; 明代官吏都戴梁冠,以梁数区分等级; 洪武二十五年出现“补服”。 非官方:男子服饰多用袍,绣以吉祥纹样,多用宝相花纹; 儒士服饰类似道袍,特点为斜大襟,大袖,袖长过手,衣长至脚面; 妇女服饰品种众多,基本样式仿自宋代。 帝服 后服 明代官员常服、清代官员补服在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一块方形(或圆形)饰有鸟兽的图案,称为补子,以图案的不同而代表不同的官阶。    明代的补子为圆形,清明的补子为方形。文官补子上绣鸟类纹饰,武官补子上绣兽类纹饰。 清朝服饰特点: 官方:“分尊卑、别贵贱、严内外、辩亲疏”;“顶戴花翎”区分人物等级地位;顶冠名目多,装饰、层数按等级划分,花翎按圆圈花纹的多少显示等级; 皇帝的服饰种类按不同的需求区分,如:礼服、吉服、便服等; 清朝的官服文官绣鸟,武官绣兽,由颜色、花色区分等级。 帝服 后服 明清陶瓷在两宋陶瓷发展的基础上迈向了新的高峰。景德镇成为瓷都,宜兴成为陶都。 明代制瓷技术的最大成就是白釉的烧制成功,并且为颜色釉和彩瓷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康熙时单色釉发展很快,创制珐琅彩,为彩粉发展奠定了基础。乾隆时期的制瓷业工艺水平和产量都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 景德镇青花瓷是釉下彩发展的最高阶段。青花瓷以其胎釉洁润,色泽 浓淡相间,层次丰富,极富中国水墨画情趣,成为我国的瓷器主流。 明代釉上彩也很流行,后期彩瓷有斗彩和五彩,清代的彩瓷也向釉上 彩上发展五彩、粉彩、珐琅彩名闻海内外。 紫砂器始烧于宋代,明代紫砂器闻名于世,清代达到顶峰。蜀山是紫 砂陶器的主要产区。紫砂陶是宜兴最有名的陶器,多做茶具。广东石湾 陶瓷,早在新石器时期的贝丘遗址中就发现了有烧陶的历史。陶业的兴 盛带动了陶艺的发展,使制陶形成独立的手工业,陶器走向市场成为商 品,到了明代石湾以仿钧著称。入清之后,石湾陶器才逐渐以独特的面 貌出现。 清代最大宗的琉璃烧造产品是瓦脊等建筑用陶和日用器皿。明代采 用高岭土制胎,釉色更丰富,制成了高质量的琉璃面砖。琉璃砖瓦通常 用于宫殿寺庙建筑。 九龙壁位于紫禁城宁寿宫区皇极门外。是一座背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影壁,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建宁寿宫时烧造。壁上部为黄琉璃瓦庑殿式顶,檐下为仿木结构的椽、檩、斗栱。壁面以云水为底纹,分饰蓝、绿两色,烘托出水天相连的磅礴气势。下部为汉白玉石须弥座,端庄凝重。壁上9龙以高浮雕手法制成,最高部位高出壁面20cm,形成很强的立体感。纵贯壁心的山崖奇石将9条蟠龙分隔于5个空间。 明代在宫殿、坛庙的建筑设计方面创造了中

文档评论(0)

沙卡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