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五闪电参数特征及其分界线研究-书香防雷.PDF

中部五闪电参数特征及其分界线研究-书香防雷.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部五闪电参数特征及其分界线研究-书香防雷

中部五省闪电参数特征及其分界线研究 1 1 2 2 成 勤 ,肖稳安 ,王学良 ,张科杰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 210044 ;2.湖北省防雷中心,武汉 430074) 摘 要 中部五省作为地理位置毗邻的经济协作区,其气候特征存在较多相似之处,但其雷电参数分布特征如 何?整个协作区雷电分布特征与各省雷电分布特征有无异同,闪电活动有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开展此类问 题研究,无疑对中部五省雷击风险评估、雷电监测和预警、雷电灾害防御以及协作区经济共同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文中利用我国中部五省52 个闪电监测站2007 — 2010 年闪电定位资料,分析该区域闪电的电流强 度、陡度、正负闪电比例等参数特征可知:各省雷电流强度、陡度正负闪比例等参数差异较大。分析中部 五省各县的闪电密度,结果表明:五省协作区内各县闪电密度具有较大差异,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湖北的 嘉鱼、咸宁、鄂州、当阳、黄石,江西的新建、星子,安徽的广德,低值中心主要分布在河南的信阳、郑 州市上街区、南阳、台前,湖南的洪江。统计不同纬度带雷电流的平均强度、陡度以及闪电频数最值出现 的时间可以看出:闪电参数在30.5°N 纬度带南北呈现不同变化特征:(1)30.5°N 附近正负雷电流强度绝对 值均最小;从36.5° — 30.5°N,正闪雷电流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从82.10kA 下降到56.13kA,负闪雷电流 强度在32.5°N 附近形成极大值后,在30.5°N 附近迅速下降;从30.5° — 24.5°N 正负雷电流强度绝对值呈 上升趋势,正闪雷电流上升趋势较明显,负闪雷电流绝对值上升较平缓。(2 )30.5°— 36.5° N 正负雷电流 -1 -1 陡度较大,正闪陡度平均值为 15.33kA·µs ,负闪陡度绝对值平均值为 13.11kA·µs ;正、负雷电流陡度在 30.5°N 附近迅速降低,负闪陡度在36.5°—32.5°N 呈上升趋势,自32.5°—30.5°N 呈迅速下降趋势,并在32.5°N -1 -1 -1 附近形成极大值17.29 kA·µs ;30.5°—24.5°N,正闪陡度呈上升趋势,从13.81 kA·µs 上升至14.43 kA·µs , -1 -1 负闪陡度呈下降趋势,从12.27 kA·µs 降至10.17 kA·µs 。(3 )闪电频数最大值出多现在14 — 20 时之间, 最小值多出现在0 — 10 时之间,30.5°N 以北地区闪电频数最大值出现时间比较集中,30.5°N 以南地区闪 电频数最大值出现时间较为分散。利用我国中部五省155 个人工观测站1961 — 2006 年的雷暴日资料,分 析各个纬度带的初雷日、终雷日及雷暴持续期,可以看出其在30.5°N 南北呈现不同特征:(1)纬度范围在 30.5°—24.5°N 的地区初雷日分布曲线的趋势线为一开口向上的抛物线:y= 1.669x2-32.47x+199.2 ;(2 )纬度 范围在31.5°—36.5°N 的地区初雷日分布曲线的趋势线为一开口向下的抛物线:y= -1.533x2 + 0.054x+117.8 ; (3 )30.5°N 以南地区雷暴开始日期较早、结束日期较晚,雷暴持续期较长且变化不大,30.5°N 以北地区 雷暴开始日期较晚、结束日期较早,雷暴持续期较短并随纬度的增加而减短。30.5°N 纬度带在中部五省区 域对应的实物为长江,因此可以认为长江为中部五省的闪电活动南北分界线。 关键词: 闪电参数;气候特征;初雷日;终雷日;分界线 1 引言 [1] 近年来,国内气象工作者对各区域雷电气候特征进行了较多研究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