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琵琶行导学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师)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一) 编写人 郝平 审核人 何菊红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全文的大意。 2.赏析序文和前两个语段,学习音乐描写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目标2 【自主学习】 预习课本40-41页,阅读并做《优化指导 》: 1,了解作者与背景 2 做(基础知识清单),下节课检查 【探究思考】 理解感悟 1.把序文与诗中对应的诗句找出来。 2.前两段有两处侧面烘托的笔法,分别是哪句话?有什么作用? 品味鉴赏 1.鉴赏第二段的音乐描写部分,指出乐曲的发展变化过程及高潮.作者是如何使抽象的音乐变的具体可感的。 2.赏析“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意境。 3.谈谈你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理解? 4.你怎么理解“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训练落实】 1.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B.白居易是中唐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C.白居易诗歌的双璧是《琵琶行》和《卖炭翁》。 D.放在文章开头的叫序,放在结尾的叫跋。 2.下列句中的“寻”字,与例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寻声暗问弹者谁 A.闻之,欣然前往,未果,寻病终 B.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C.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 D.三年将寻师焉 3.填写下列写月的名句: ①醉不成欢惨将别, 。 ②东船西舫悄无言, 。 ③ ,往往取酒还独倾。 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 ,犹抱琵琶半遮面。 ②别有幽愁暗恨生, 。 ③同是天涯沦落人, 。 ④座中泣下谁最多, 。 【课堂小结】 《琵琶行》导学案(二) 编写人 郝平 审核人 何菊红 学习目标 1.体会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领会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具体内涵。 2.背诵全诗,牢记名句。 3.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迫害的下层妇女的崇高精神。 学习重点 目标1 【探究思考】 理解感悟 1.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本文的主旨句是 作者与琵琶女有何相似之处: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训练落实】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凡六百一十六言( ) ②年长色衰( ) ③使快弹数曲( ) ④曲罢悯然( ) ⑤今夜闻君琵琶语( ) ⑥弦弦掩抑声声思( )⑦却坐促弦弦转急(   ) ⑧秋月春风等闲度(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接洽 莽撞 奉陪 挤身 B.社稷 皈依 冒然 睿智 C.诓骗 荒诞 赈灾 渎职 D.雕琢 熨帖 市刽 端详 3.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拿过名家的文章就背,就模仿套用,难免落个邯郸学步的下场。 B.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 言。 C.作为邀请外国俱乐部来访的始作俑者,该公司担心客队不能尽遣主力上阵。 D.岳麓书院,薪尽火传的前年庭院。 拓展提高 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依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1.简要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描写了一位年轻美丽、孤独凄婉的歌女形象,寄托着诗人无限的同情。 2.试比较这首诗与琵琶行的异同。 (提示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 思想内容:①相同点:都反映的是乐妓的凄惨命运,都寄予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②不同点:《夜》只是较客观地叙述描绘,没有具体交代歌女的身世;《琵琶行》中不仅详细地叙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而且也写了诗人自身因坎坷遭遇而带来的深切感受,反映社会现实更为深广。 表现手法:①相同点:都善用“秋月”渲染气氛,两诗的基调都是凄凉压抑的。②不同点:《琵琶行》详细描述了音乐的演奏过程,而《夜》只概括地写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