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旦大学教学成果报告对分课堂促进主动学习-对分课堂PadClass
复旦大学教学成果报告
对分课堂:促进主动学习、变革传统课堂的本土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一、教育内涵发展中的教学模式问题
民族复兴需要培养更多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人工智能时代迅速来临,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计算机,能够大量地识别和
记忆数百年的知识积累,将超越进而替代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而掌握
知识的人脑,严重削弱中国“知识本位”教育制度的优势,降低我们民族
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国家通过制定双一流建设战略等多种举措,努力推动教育转
型。然而,一些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专业课到课率、抬头率低,严重影响
教学质量,高校教育的内涵发展仍然存在艰巨的挑战。双一流建设和高
校教学质量提升亟需教学方法的根本性变革。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设施、理念、课程、教材、教师等教
育资源转换为教育成果的关键环节。当前的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法这
一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跟随,积极性不高、参与度
不够,通过死记硬背应对考试,对知识不能深刻理解,缺乏主动探究和创
新、实践能力。
从西方引入的众多教学模式,如研讨式、探究法、翻转课堂等,能够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但对教师职业素养要求较高,过于突出
1
个人表现,不契合中国文化含蓄、内敛的特点,也不易适应国内班额大、
师生比低、教学资源不足的教育现实,推广难度较大。
创建适合本土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学
习内容产生深刻的兴趣,从而形成主动学习的强劲能力,实现深度学习,
促进创新能力,因而成为中国课堂变革与转型的难点与关键。
二、对分课堂模式的创新思路
团队成员张学新、刘明秋和陈侃,均长期关注教学改革。
张学新于 2008 年起开始思考如何整合讲授法和讨论法,在“认知心
理学”研究生研讨班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分组讨论后,凝练小组问题,
与全班分享解决。这里面已经蕴含了对分课堂的基本线索。
刘明秋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先后在课堂实施 “学生展板”、“学
生档案”、“一分钟课堂总结”等方法,通过引入明确的课堂讨论环节,提
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取得一定效果。
陈侃自 2011 年起,通过国际教育的比较寻找教学改革新思路,于 2011
年 9 月开始在课程教学中实践研究性教学,在课堂中引入探究、反思和讨
论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在知识运用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实现深度学习,尝
试解决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学习成效低的问题。
这些教学改革中,既有结合讲授与讨论的基本思路,也有探究、反思、
讨论、展示等核心元素,已经形成了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基础。
2
团队成员在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教学是个多维度、
多过程的复杂现象,单从一个方面的改革去解决所有教学问题是不可能,
必须在一个主线下把多个教改元素整合起来。这个整合的基础在于充分对
比和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与欧美上个世纪教学改革注重的讨论法的得失。
基于赫然巴特教学理论的传统教学和基于杜威、布鲁纳教育理念的美
国教学改革,充分表明了讲授模式和讨论模式的巨大价值。讲授法注重
学科体系的结构和完整性,在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方面简明、高效,但
学生基本是被动参与,讨论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其社会化学习过程中的
思维碰撞能有效促进深入理解、提升思维能力,但效率不高,而且不能保
证学科体系的充分覆盖。一方的优点正好是另一方的不足。如果整合这
两种模式,扬长避短,应该能够创造一种更为理想的教学模式。
基于这个思路,团队成员形成并逐步完善了“对分课堂”教学新模式。
该模式把教学刻画为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内化吸收
和讨论,其关键在于把讲授和讨论错开,让学生在中间有一周时间自主安
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学生通过教师讲授对章节内容形成基本
框架,理解了重点、难点,这为课后的内化吸收奠定了基础,而内化过程
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特点自主安排学习,达到对学习内容的基本理解,最
后再在小组讨论和班级分享的过程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拓展和应
用。
三、对分课堂的实施效果
3
对分课堂的良好教学效果可以从多方面的实证研究数据中显现出来。
以张学新的本科《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课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合作作品法律规定的完善-中国法学.PDF
- 合众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附加出租人责任保险条款阅读提示-合众财险.PDF
- 吉林长青参业有限公司企业标准-食品安全标准.PDF
- 同您心第一课.PPT
- 同构推演法中国逻辑如何论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PDF
- 同样是奇葩校规衡水中学的却为何被网友力捧.DOC
- 合理性研究-天府新论.PDF
- 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研究的现状与走向-中国科技论文在线.PDF
- 名师学院升高中系列英文科_103特招命中率比对.PDF
- 名师快乐学英语——李瑞芹.PPT
- 说明图论大讲part 7 part3.pdf
- 文案品牌masport图库.pdf
- internet health model for cyber security互联网健康模型.pdf
- 参考网络工作组l bergerrfc5467 txt.pdf
- 作业问题算法答案answersheet3.pdf
-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辅导财务管理三章基础-cwgl jy0301.pdf
- 大众汽车这尤其适用于发明权技术诀窍名称权注册为工业产权任何处置权包括前后底板水箱tz 2qw2.pdf
- little heterosis for yield and components hybrids of six cucumber inbreds六个黄瓜自交系杂交种产量及构成因素优势不明显.pdf
- 居住区大气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测定.pdf
- 典范英语词汇音频4.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