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西中考45套汇编数学答案
江西中考45套汇编数学答案
篇一:15-16年全国卷45套诗歌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杜子美书室 赵抃 直将骚雅①镇浇淫②,琼贝千章照古今。 天地不能笼大句,鬼神无处避幽吟。 几逃兵火③羁危极,欲厚民生意思深。 茅屋一间遗像在,有谁于世是知音? 【注】①骚雅:骚,指《离骚》;雅,代指《诗经》。②浇淫:指不良风气。③兵火: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8、从前两联看,杜甫的诗歌有哪些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5分) 9、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1、思想纯正:杜诗和《离骚》《诗经》这些雅正高尚的作品一样,能压制不良风气,教化人心。2、艺术精美:杜诗如美玉珠贝,光彩照耀古今,足为典范。3、气魄宏大:天地虽大,也不能将杜诗笼罩其中,可见杜诗的气魄宏大。4、表现力极强:连难以表现的鬼神也被杜诗描绘得无处遁形,可见杜诗描写万物穷形尽相。(每点2分,其中特点1分,说明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9:1、对杜诗伟大成就的赞美:前两联写杜甫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上的特点,表达了对杜诗非凡成就的赞美。2、对杜甫坎坷人生的同 情:第五句写杜甫多次在战乱中逃亡,几度陷于危难,表达了对杜甫的深切同情。3、对杜甫仁爱无私的伟大情怀的景仰:第六句写杜甫在困境中依然希望造福百姓,体现出对杜甫不顾个人安危、心系天下苍生的大仁大爱的景仰之情。4、对雅道沦丧、世风颓败的社会现状的不满(或“慨叹”):尾联写杜甫的遗像留在简陋的茅屋中,而当今世上知音寥寥,足见杜甫的艺术精神、高尚情怀没有得到传承,作者对此深感不满与哀伤。(第4点答“对杜甫身后冷清的同情”并恰当分析也可)(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其中感情和分析各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①弟归浮梁②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③。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①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浮梁:今江西省浮梁县。③裁冰:比喻构思新巧。 8、“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词虽然是在写送别,却全无哀伤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2、以景结情,回答了前句的设问,这秀美的山水将伴你千里同行,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回味)。(要点1三分,其中比喻手法1分,分析2分;要点2两分,其中以景结情1分,分析1分) 9、1、上阕劝慰祐之看淡名利荣辱,秋饮美酒,夜吟佳句,人生态度淡泊旷达,不因失意而哀伤。2、下阕前两句回忆往事,小窗风雨、对床夜谈的温馨和深情冲淡了离愁,使人不觉哀伤。3、最后三句写祐之虽独自上路,但有明媚的山水千里相伴,不会因旅途孤独寂寞而哀伤。(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别宋常侍 【隋】尹式 游人①杜陵北,送客汉川东。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 留别王维② [唐]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①游人,游宦之人,指宋常侍。②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此诗即行前留别之作。 8、尹式诗的最后两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思念之情的?请简要赏析。(5分) 9、这两首诗均写离别,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作者运用想象(虚写),设想分手之后,自己因思念友人而失眠,由失眠得以听到静夜里如泣如诉的啼鸟声和风声。(3分)诗人以景结情、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2分) 9、尹诗表达了羁旅漂泊的孤寂、同病相怜的伤感及人生迟暮的无奈。(3分)孟诗表达了科举不第的失意、知音难遇的感慨及归隐故园的决心。(3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8、上片中“露浓花瘦”这一写景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