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宋代绝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宋代绝句

浅述宋代绝句   摘 要:绝句形式短小,节奏分明,既便于创作又易于记诵,因此得以广泛流传。本文将宋绝句放在绝句发展史的大背景下,结合宋代士人的思想特征,全面细致的分析宋代绝句对于盛唐绝句的继承与发展,概括其独有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宋代绝句 五言 七言 演变      绝句诗五言二十字七言二十八字,形式短小,节奏明快,言有尽而意无穷,既便于创作又易于记诵,因此得以广泛流传。清代的王夫之就说过:“自唐以后,不能作七言绝句,直是不当作诗。”(《姜斋诗话》)胡适也曾说:“要看一个诗人的好坏,要先看他写的绝句。绝句写好了,别的诗或能写的好。绝句写不好,别的一定写不好。”可见绝句这种诗体在作家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绝句虽是传统汉语诗歌最短小的样式,但并非是最易写的。宋杨万里说:“五七字绝,字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宋严羽也说:“律诗难于古诗,绝句难于八句。”可能正是由于绝句具有易作难工这种看似矛盾的特质,它才能在灿若珠海的诗歌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誉为“百代不易之体”。(明胡应麟《诗薮》)   周啸天先生用歌诀的形式给绝句下了定义:“句齐言、篇四句、偶句韵、韵不易。”(周啸天《唐绝句史》)简而言之,绝句乃是一种齐言的四句诗体,偶句用韵且一韵到底。凡是具备此四项特征又得到普遍运用的诗体即可称为绝句。形式上追溯绝句的起源可至我国第一部四言诗歌总集《诗经》。其中各章句数相同,每章四句,每句四字,而又以叠咏方式结构的作品尤其值得注意。如《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样的四章四句体制,又于偶句用韵且一韵到底,符合绝句的特征,可被视为四言绝句的雏形。在此之后,齐言四句诗体不断发展。五言、六言、七言绝句陆续出现。至唐代,五七言绝句因能容纳更多的内容;节拍、韵律上更能体现抑扬顿挫之美;句式整齐,用韵较有规则等原因,脱颖而出,成为较之杂言、四言、六言绝句流传更广,更为大众喜爱的诗体。   绝句在唐代渐入佳境,焕发出绚丽的光彩。才华横溢的诗人将盛唐气象注入绝句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作品风格多样无所不包,其中优秀的作品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唐代既已出现唐诗选本,如令狐楚的《唐诗御览》、高仲武的《中兴间气集》、殷?[的《河岳英灵集》、韦庄的《又玄集》。唐代以后的唐诗选本、总集更是层出不穷,如王安石的《唐百家诗选》、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高??的《唐诗正声》等。   如此众多的佳作,其影响犹如双刃之剑。一方面,给宋人以借鉴;另一方面,唐诗极盛难继的难题又时刻困扰着宋代的文学家们。有宋一代虽以词体见称,然宋绝句也是自成气象。唐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岑参、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大批绝句圣手;宋有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杨万里、陆游、范成大、戴复古等绝句名家。只是时代不同,对诗美的追求及表现方式各有差异罢了。唐人的阔达宏放、雍容富贵是美,宋人的空谷幽兰、清雅秀洁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叶燮在《原诗》中就说过:“宋人七绝,种族各别,然出奇入幽,不可端倪处,竟有轶驾唐人者。若必曰唐、曰供奉、曰龙标以律之,则失之矣。”陈衍《宋诗精华录》所录十之八九为近体,又以七言绝句为多,自序云“窃谓宋诗精华,在此不在彼也”,皆真知灼见。事实上,将唐诗、宋诗割裂为两个单独的个体加以比较本就是不恰当的。没有唐诗,宋诗便成为无本之木,无所师承,更谈不上再创造;没有宋诗,唐诗便成空中绝响,后继无人,更谈不上哲理的升华。这两部分是一脉相承,就如同一人之少年与中年。要想对其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就要统观全局而不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唐绝句与宋绝句的关系同样如此。   以下就以唐代绝句为背景探讨宋代绝句的演进历程。   首先,宋绝句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对题材的开拓上。   盛唐绝句总体倾向于浪漫、抒情,写实与议论的成份却相应较少。这与绝句的体裁特色有关,五言二十字七言二十八字,“如此短小的诗体,容不得说大话,发空论,炫耀才学,堆砌辞藻,罗列典故;只须将要紧的意思,真识的情感,经济的表达,自然的流露,只要兴会淋漓,神与境会,即不识字人,也道得好言语”。(周啸天《唐绝句史》)刘熙载说:“长篇以叙事,短篇以写意。”绝句是短篇,所以重抒情写意。当这样一种最宜于抒情的诗体遭遇盛唐这样一个最适合抒情咏怀的时代时,绝句就顺理成章的成为最受世人喜爱的诗歌样式之一了。据统计今存盛唐绝句为751首,约占全部盛唐诗的14%,与初唐百年相比数量翻了两番。然而,换个角度看,绝句最大的弱点也正蕴含在这一特色中。体制短小的局限使绝句只能偏重于抒情性题材,对于广阔的社会历史生活表现得不够充分。盛唐绝句作家发展了六朝歌谣早已尝试过的组诗体制,扩大了绝句的表现力。如《子夜四时歌》,分春夏秋冬四组,每组由若干五言小诗构成,即可化整为零,又可聚零为整。然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