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崔浩案对北魏政治之影响毕业论文.doc
崔浩案对北魏政治之影响
】崔浩作为北方汉人士族的领袖,不顾鲜卑贵族的反对与阻挠,始终践行
着世族政治的理想,最终因威胁北魏皇权而被拓跋君主所诛。崔浩案是北魏汉化
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历史悲剧,亦是北魏前期胡汉两种势力斗争的产物,对北魏的
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该文将从皇权的强化、政治势力的升降、孝文帝改革的
先声三方面来阐述崔浩案对北魏政治的影响。
关键词】崔浩 鲜卑贵族汉人士族汉化
崔浩案是北魏前期重要的政治事件,也是一次牵连甚广的冤狱,对日后北 魏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代史学家对之多有探讨,尤以崔浩之死为重, 但由于史籍记载不详,对崔浩案的研究众说纷纭。近代学者从20世纪30年代开 始探讨崔浩被诛的原因,但就研究成果而言,对崔浩案的研究稍嫌不足。70年 代末以来,史学界对崔浩案的讨论开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并取得了重要的 研究成果。但是,学界对崔浩案的讨论多侧重于崔浩死因,忽视了对修史问题和 后世影响的研究。修史问题和后世影响作为研究崔浩案的两个层次,虽没崔浩案 本身重要,但却为我们认识崔浩案和北魏前期的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汉化与反 汉化贯穿了整个北魏政权,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研究崔浩案对北魏政治的影响, 可以对北魏前期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有一个新的认识,也便于理解此后北魏 政治的发展和变化。
一、崔浩之国史案
崔浩(381-450),字怕渊,小名桃简,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人。 他历仕道武、明元、太武三朝,官至司徒,深得北魏君主的宠信,却最终因国史 之狱而身死族灭。崔浩虽在拓跋政权中为官,但却不愿沦为一个只为北魏王朝出 谋划策的工具,他奋着魏晋以来士族共同的政治理想。为了实现改造拓跋政权的 理想,完成用夏变夷的使命,他甚至不惜与鲜卑勋贵和拓跋皇室为敌。崔浩的政 治理想代表了北方汉人士族的愿望和北魏深入汉化的历史趋向,但却遭到鲜卑勋 贵坚决地抵制和疯狂地报复。崔浩之死不仅是北魏前期统治集团内部政治势力斗 争的结果,也是北魏政权在汉化与反汉化背景下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悲剧。
据《魏书》三五《崔浩传》记载:“真君十一年六月诛浩,清河崔氏无远近, 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皆浩之姻亲,尽夷苏族。” ?崔浩凭借卓越的政 治才能和军事谋略被北魏君主所赏识与依仗,正欲借助拓跋皇权来实现其世族政 治的理想,却在汉化Id渐深入之际遭到举族诛戮的厄运,成为历史上的一大冤狱。 崔浩自入仕北魏以来,尽心辅佐三位君主,备受皇帝的恩宠,为何最终会遭遇如 此火顶之灾,还要株连姻亲?
同书《崔浩传》记载:“初,郗标等立石铭刊《国纪》,浩尽述国事,备而不 典。而石铭显在衢路,往来行者咸以为言,事遂闻发。” ?从史书记载來看,崔浩 被诛是由于其记载北魏历史颇为详备而有失典雅,而又刊布于石受行人议论,伤 害了鲜卑贵族和拓跋皇室的自尊心,以至触怒了太武帝而招来杀身灭族之祸。然 而修史问题并非崔浩被诛的真正原因,而只是他被北魏统治者送上断尖台的一个 借口。太武帝曾就修史问题对崔浩说:“命公留台,综理史务,述成此书,务众 实录”。@这就可以看出太武帝诛杀崔浩不是因为秉笔直书。高允也曾说“浩之 所坐,若更有余衅,非臣敢知。直以犯触,罪不至死。高允参与了北魏国史 的修撰,但却在崔浩的国史案中得以全身,并负责崔浩案的审理,他说的话足以 证明崔浩之死并非因国史案。
崔浩的政治理想虽有损拓跋贵族的利益,但能够置他于死地只有世祖拓跋焘。 崔浩作为三朝元老,在北魏政权中位高权重,能够与他抗衡的鲜卑贵族多己去世, 唯一能对他构成威胁的就是太子拓跋晃。然而拓跋晃也只是太武帝用来制衡崔浩 的一枚棋子,即使他与崔浩在举士、灭佛等问题上存在争论和矛盾,在崔浩国史 案的审理中,他也只是一个配角,太武帝的个人意志才是关键。对于太武帝来说, 汉化也只是其强化皇权和巩固统治的一种手段,当崔浩的世族政治理想与他的皇 权发生冲突时,他毅然舍弃丫崔浩。在太武帝掌权前期,崔浩的政治主张与他的 阜权强化是一体的,崔浩需要借助拓跋氏皇权来实现他的世族政治理想,而太武 帝也需要利用崔浩的汉化改革来削弱鲜卑贵族的势力。然而在太武帝掌权的后期, 经过举士、灭佛一系列汉化措施后,汉人士族的势力不断膨胀,崔浩的贵族政治 理想与拓跋焘的皇权直接发生冲突。太武帝作为北魏王朝的掌权者,努力在汉人 士族和拓跋贵族两个政治势力之间寻求平衡点,决不允许任何一方潜在势力来挑 战他皇权的权威性。因此,崔浩国史案并不是太武帝对鲜卑贵族的一次妥协,而 是他为了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而精心策划的一场政治阴谋。
二、北魏前期的汉化与反汉化
对于北魏政权来说,汉化是一种历史潮流,也是一种必然选择。拓跋族在军 事上征服了汉族之后,而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统治一个比自己先进的民族,然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与汉人士族合作,接受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