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霍山上土中学.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力的合成-霍山上土中学

《力的合成》 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四节第一课时 霍山上土市中学 何声平 《力的合成》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五、教学过程设计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布置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教 材 分 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力的合成》是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力学中的三个力,以及初步学习了受力分析,熟练掌握力的图示法后的一节。掌握力的合成,会把物体所受的几个力用一个力进行等效代替,对于处理后续课程中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等物理核心知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其他矢量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知识在高中物理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教 材 分 析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刚接触矢量,对矢量的的运算没有任何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生活经验可供借鉴,他们的习惯是仅没有方向如质量、体积等物理量之间的代数运算。对高一的学生来说,力的合成法则是一个难关,而一旦过了这个坎,则是学生对矢量学习在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借助对图片、生活实例的观察,归纳总结出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等概念,并正确理解;通过动手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 力的平行四边行定则,并能初步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归纳初步体会“等效代替”的物理思想方法。尝试应用探究实验的方法研究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交流的合作精神,在交流合作中发展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和方 向所遵循的规律 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四、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本节课设计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关系。教师通过问题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使学生发现力的合成不是简单的代数求和。从而突出知识的产生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样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设计 合力分力定义的建构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简单应用 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板书设计与作业 创设情境—引出概念 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辨析讨论—深化概念 (1)创设情境—引出概念 让两个女生把一桶水抬到讲桌上,然后再让一个男同学自己把水提到讲桌上。 师:在这个实验中两个女同学对水桶的作用效果和一个男同学的作用效果相同。你在现实生活中还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 生:一个物体用一根绳拴住悬挂在天花板跟两根拴住挂在天花板上的作用效果相同。一辆出事故不能行驶的汽车几个人把它推走和一个大力士把它推走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展示图片) 1.合力分力定义的建构 1.合力分力定义的建构 (1)展示图片 —感知概念 等效替代 效果相同 F与F1、F2是什么关系? (2)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合力: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产生的 效果相同,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分力。 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方法, 叫做力的合成 1.合力分力定义的建构 (3)辨析讨论—深化概念 师:在实际生活我们就可以用这个合力代替那几个分力,这就是力的等效代替。那么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合力和分力都是物体受到的力吗? 生:是的或不是的。 教师总结:合力和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是等效替代的关系,分析物体受力时就不能同时考虑分力的作用又考虑合力的作用。 1.合力分力定义的建构 设计意图: 分力合力定义比较抽象,若直接给出,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先安排图片,通过讨论交流,形成完整和正确的概念,通过辨析讨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注意利用生活实例,从实例中总结出物理规律的思想,让学生自己来概括得出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的定义,对学生表述上的任何不当之处,进行诱导启发,使之简练、准确。这种立足于感性认识的归纳过程,即由实例到定义,由具体到抽象,既有助于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又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 (1)一条直线上的力的合成 F1 F2 F1 F=F1 + F2 F2 F1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