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横塘路-句中课题-江苏句容高级中学
【词意画欣赏】 横塘路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于其间。” ——龚明之《中吴纪闻》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李娜】 1.多次引用《洛神赋》有何作用?(陆雨韬等) 2.作者到底是与女子初见生情,还是两人深爱过却不得不分离? (俞世翔等) 质疑问难 讨论交流 提示:曹植模仿战国时期楚国宋玉《神女赋》中对巫山神女的描写,叙述自己在洛水边与洛神(宓妃)相遇的故事。赋中形容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1.多次引用《洛神赋》有何作用?(陆雨韬等) 【用典】“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刘勰《文心雕龙》) 。即:以古比今,以古古证今,借古抒怀。 以子建思慕洛神为比,在作者的心目中女子就如洛神般美好,写出了女子在贺铸心中的魅力,表达了作者的倾心眷慕之情。 花容月貌,貌若仙子; 盛年不偶,寂寞高洁。 惊鸿舞 2.作者到底是与女子初见生情,还是两人深爱过不得不分离? (俞世翔等) 【“但”】 “只能”目送,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留恋、遗憾。 【……谁与度?……只有春知处】 设问,想象其美好的青春岁月无人共度,写出女子所居处的幽深、寂寞。一方面,其人深居独处,虚度年华,让自己同情和怜惜;另一方面,深闺深远,自己无从寄与相思、怜惜之情。进一步表达对美人的思慕。 【上片】 表达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惆怅,以及对女子一见倾心的思慕。 飞云冉冉蘅皋暮 “蘅皋暮”,一片痴情,只成痴立——他一直待在那里,直到天色已晚,暮霭渐生。可见其未见佳人的惆怅、落寞。 “他(贺铸)为此人,倾心眷慕,真诚以之,而非轻薄文人一时戏语可以并论。” ——周汝昌 “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于其间。” (龚明之《中吴纪闻》) “小筑”即“企鸿居”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提示:可从景物特征、情景交融等方面来赏析】 草,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烟雾笼罩的春草。 柳絮,是漫天飞扬,穿帘入户,无处不在的飞絮。 梅雨,是梅子黄时缠绵淅沥、如雾如烟、李安月不停的毛毛细雨。 三者包括了仲春、晚春、初夏,风雨阴晴,城内野外,天上地下各种情况,使人觉得愁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辨不清,拂不去,躲不开。 比喻愁之多、深广、纷繁杂乱、永无尽期、难以断绝,把抽象的情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既准确展现江南的景,也真切地表现词人凄苦的内心世界。 讨论交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 落红万点愁如海。(秦少游) 砌成此恨无重数。(秦观) 1.设喻精当新奇。 2.巧用博喻。 3.亦景亦情,亦虚亦实,亦比亦兴。 “工妙之至,无迹可寻。”(《词洁》) “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黄庭坚) 【“彩笔”】 【“新题”】 贺铸 (1052-1125)字方回,又名“贺三愁” ,“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山阴人,居卫州。其为人不附权贵,一生只做过一些小官,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代表作为《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若问闲情都几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一池皱水,满天细雨,依依杨柳思(王嫤娴)。 2.一帘屐苔,漫山红枫,落英暮时霏。(纪惟辰) 3.半缕残梦,千重芳心,满庭落花雨。(万雪纯) 4.一扶花影,满堤青芜,汤汤东流水。(陈楠) 这首词写与一女子邂逅相逢而引起的种种思绪,表达了对该女子的思慕之情。 【上片】 表达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惆怅,以及对女子一见倾心的思慕。 【下片】 写因相思不得所引起的种种闲愁。 “这首词说来好笑,原是贺方回退居苏州时,因看见了一位女郎,便生出了倾慕之情,写出了这篇名作。” ——周汝昌 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寄寓了词人孤寂自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