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小乔初嫁与东坡多情 重读东坡《念奴娇_赤壁怀古》.docVIP

【课外阅读】小乔初嫁与东坡多情 重读东坡《念奴娇_赤壁怀古》.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外阅读】小乔初嫁与东坡多情 重读东坡《念奴娇_赤壁怀古》

【课外阅读】小乔初嫁与东坡多情 重读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   南唐中主李璟曾取笑宰相冯延巳:“‘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的回答很是巧妙:“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这是五代十国两位诗酒风流的君臣流下的佳话。自然的细微变化易被细腻多情的文人捕捉,而在旁观者看来,未免过于敏感,故李璟问冯延巳:干卿何事?却不料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还敬了中主一句。读坡公“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句,突有奇想,小乔初嫁了,亦干卿何事?求学珞珈时,一位先生认为这是坡公的某种妥协,因为词以婉约为正宗,花间词就是以男女相思为主要内容,并由此奠定了词的范式,也形成了写词的传统,所以即便是爱作天风海涛之曲的东坡,亦不能不作出一点退让,难免在词中还带有一丝绮罗香泽之态,犹如辛词中,英雄失意之时,也出现了“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一样。   这种解说有一定道理,然亦有意犹未尽之憾。   《念奴娇?赤壁怀古》被公认为东坡的豪放之作,词中为何突然儿女情长?这似乎不是问题,因为在词学界与读者群中似乎已达成了普遍的共识:该词述周瑜不世之功,“小乔初嫁了”衬托他的英姿,英雄美人两相映衬,更显出公瑾的少年风流、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这种共识建立在大家公认东坡为豪放词人的基础上,这是公众的理论基石,但当我们一意孤行地进行某种理论预设,事先将坡公的词作定为豪放,然后带着有色眼镜先入为主地解读该词,将一切的追问与发难看成不值一提的信口雌黄时,我们会不会不知不觉地重复着前人的误读?会不会陷入一种人云亦云的偏见之中?是否也考虑过这理论基石本身也是靠不住的呢?   自然,东坡有揽辔澄清之志,以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而著称于世。他的横空出世,向温庭筠至柳永的雌声学语者们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坡公摧陷廓清,给北宋词坛吹进了一股刚健的雄风,驱走了男子作闺音的低靡之风,“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碧鸡漫志》卷二)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豪放并不是东坡的全部,冯煦为朱孝臧《东坡乐府》作序,就提出:“东坡之于北宋,稼轩之于南宋,并独树一帜,不域于世,亦与他家绝殊。世第以豪放目之,非知苏、辛也。”他认为苏词的最大特色是在刚柔之外,自成一体:词有二派,曰刚与柔。毗刚者斥温柔为妖媚,毗柔者目纵轶为粗犷。而东坡刚亦不吐,柔亦不茹,缠绵芳悱,树秦、柳之前旃;空灵动荡,导姜、张之大辂。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人赏东坡粗豪,我赏东坡韶秀。韶秀是东坡佳处,粗豪则病也。”他们是真正读懂了苏词的学者,常人往往愿意夸大苏词与柳词对抗、水火不融的一面,却绝少看出其实苏、柳二人的共同之处,也往往夸大二人志趣、品味上差别,将他们分属于雅人与俗人,格调高尚与志趣低俗之人,却忽视两人也和世上其他人一样,拥有着一些普泛化的情感,只不过这情感的抒发与解脱之道不同罢了。相对而言,柳永溺于消极情感,前人评其“尤工羁旅行役”即是言其善写流浪漂泊与无家可归的哀愁,东坡告诫少游勿学柳七作词可能也是对其语词尘下、溺于私情不能自拔而颇为不满。东坡并非没有象柳永那样的迷惘之感,也并非没有对人生的悲剧体验,如果我们读“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类的词句,这些与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秦观“聊共引离樽”、“飞红万点愁似海”并没有太大区别。所不同的是:东坡不爱作草间虫吟,他往往以物我参透的通达心态化解种种人生苦闷。   细细品来,《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其实郁积着一股失意的愁绪,只是这股愁绪被横亘于作品中的冲天豪情掩盖了,遗失在充满动感的画面与铿锵有力的节奏之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东坡的伟大之处在于赋山水以生命,化平常为神奇。赤壁风物本不过耳耳,经其妙手描述,顿见无限生机。其写作手法直有鬼斧神工之效,以致范成大见到赤壁后对东坡稍有不满:“‘赤壁’,小赤土也,未见所谓‘乱石穿空’及‘蒙茸巉岩’之境,东坡词赋微夸焉。”(《吴船录》卷下)当然,作者赋予了赤壁雄豪、潇洒的气概,这是全词的主要格调。但不可否认,怀古主题之中也有身世之感,在波澜壮阔的画卷后却蕴含着人生须臾的虚无感:那些“千古风流人物”最终还是被“浪淘尽”了,空留山川遗迹供后人凭吊。   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之时。被贬之时作者四十四岁时,在“乌台诗案”中侥幸捡回一条命,贬居黄州五年间,东坡作词数量甚多,有近五十首,占其词作的四分之一。著名的《赤壁赋》、《后赤壁赋》也作于这一时期。《赤壁赋》中的情愫与词中的情感大体相近:始于低昂又终于解脱,矛盾交织又终于放达。但与《赤壁赋》中那个终于投身大化、顿脱人生枷锁的抒情主人公相比,此词似乎有更多的苦闷萦绕心头:人生如梦的思绪、年华易逝的慨叹。作者情绪其实相当低沉,似乎还没有找到对抗无情时间流逝的有效办法。“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里的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