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猪丹毒防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猪丹毒防治

浅述猪丹毒防治   【摘要】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猪丹毒杆菌又称丹毒丝菌,为细长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感染猪丹毒的病猪耳朵、颈、头皮肤有瘀血、出血,背部皮肤有长方形、方性红斑。   【关键词】猪丹毒;诊断;治疗;预防   1.流行病学   本病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传染, 有时也发生暴发性流行。   不同年龄猪均有易感性, 但以个月以上的生长猪发病率最高, 个月以下和年以上的猪很少发病, 病猪、临床康复猪及健康带菌猪都是传染源, 病源体随粪、尿、唾液和鼻分泌物等排出体外污染土壤、饲料、饮水等, 可经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而感染其他动物或人, 带菌猪在抵抗力降低时, 细菌也可侵入血液, 引起自体内源性传染而发病。猪丹毒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有些地方以炎热多雨季节流行最盛。猪丹毒经常在一定的地方发生, 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   2.诱发猪丹毒的原因   2.1疏于防范   猪丹毒属二类传染病, 属非国家强制防疫的重大动物疫病, 一般农户不注射本病疫苗, 猪群处于易感状态, 疏于防范是诱发猪丹毒的原因之一。   2.2养殖密度   随着养殖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养殖户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断提高饲养密度, 导致病原体传播机会大大增加, 提高了暴发本病的可能。   2.3多种因素导致猪病难防   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免疫抑制等都是近几年猪病难防的重要原因, 猪丹毒的散发和季节性暴发可能与多种原因如猪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2 型、霉菌毒素等引起猪群免疫力下降密切相关。   3.临床症状   本病可分为急性型(败血型)、亚急性型(疹块型)。其中急性型常见,体温可升高至41℃以上,精神不振,鼻镜干燥,结膜充血,减食或停食,口渴,大便干燥,突然死亡;在耳根、前胸、背部、腹部、大腿上均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界限明显、扁平肿胀的红色疹块,指压退色。   疹块型病较轻,常呈良性经过,1-2天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指压退色。疹块突出皮肤2-3毫米,大小约1厘米至数厘米,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伴随口渴、便秘、呕吐、体温高。病程约1到2周,偶见症状恶化或转为败血型。   4.病理变化   4.1急性败血型   皮肤出现丹毒性红斑,各天然孔黏膜瘀血,鼻、唇、耳及腿内侧等处皮肤和可视黏膜呈不同程度的紫红色,全身淋巴结发红肿大,切面多汁,呈浆液性出血性炎症;肝充血;心内膜小点状出血;肺充血,水肿;脾脏充血显著肿大,呈樱红色,被膜紧张,边缘钝圆,质地柔软,切面隆起,特别在脾头和脾尾的切面,脾白髓和小梁结构模糊,用刀背可刮下多量脾髓,变换切面角度,在明暗交替的瞬间,可发现比原有脾切面颜色的暗红色或紫红色,边缘较整齐的小圆圈,其中心脾白髓,称为“白髓周围红晕”。消化道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胃底及幽门部尤其重要,黏膜发生弥漫性出血,十二指肠及空肠前部发生出血性炎症。眼观可见肾肿大、柔软,在表面和切面常见针尖大或粟粒大的出血点,整个肾呈弥漫性暗红色,俗称“大红肾”。   4.2慢性型   皮肤坏死:躯体背部或四肢中的某一末梢部分皮肤发生干性坏死疽而全部脱落。疣性心内膜炎:主要发生于二尖瓣,其次是主动脉瓣,在心瓣膜有大量灰白色的血栓性增生物,表面高低不平,基底部因有肉芽组织增生,使之牢固地附着于瓣膜上而不易脱落。关节炎:经常与心内膜炎同时出现,主要侵害四肢关节,关节肿胀,关节囊内蓄有多量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物,滑膜充血、水肿,关节软骨面有小糜烂。   5.诊断鉴别   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及剖检变化,一般能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进行细菌学检查,动物接种和血清学检查。细菌学检查:对急性型病猪,在生前可取耳血,对亚急性型切开疹块部的皮肤取血液或渗出液,对慢性型可抽取关节炎液,对病猪尸体可采取血液、内脏或心脏瓣膜疣状增生物制成涂片,用革兰氏法或瑞特氏染色法染色检。如涂片中见到革兰氏阳性的纤细小杆菌,多数散在血细胞之间,也有成堆的并有许多细菌被吞噬在白细胞内,或者见有长丝状的杆菌( 心瓣膜增生组织涂片)时,现结合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即可诊断为猪丹毒。必要时也可做培养检查。   动物接种:在病料含菌量少或污染时,作细菌诊断有困难,就接种小动物。即将病料腹腔或皮下接种于鸽或小鼠,如为猪丹毒时,则鸽或小鼠一般在3~5天死亡。从死亡动物采取心血、脾、肝、肾等病料涂片,染色,镜检或作培养,以便确诊。   血清学检查:有免疫荧光试。   6.治疗措施   6.1西医诊治   6.1.1肌肉注射   氨苄青霉素(1g×2支),氨基比林(10mL×1支),地塞米松(5 mg×3支),混合肌注,每天一次,连用3天。如果治疗比较及时,按此方法可在注射后8小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