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完美格式
PAGE
技术资料 专业整理
WORD完美格式
技术资料 专业整理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内 容 提 要
本书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指导性方案,基于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理念进行开发,旨在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主要内容包括: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结构、指导性教学安排及9门核心课程方案。核心课程方案有:汽车美容课程方案、汽车维护课程方案、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方案、汽车底盘检修课程方案、汽车电气设备检修课程方案、汽车空调检修课程方案、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方案、自动变速器检修课程方案、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方案。
本书结构严谨、指导性强,是适合职业教育管理部门、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教师、管理干部、科研人员进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的参考资料。
前 言
为全面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着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组织教师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后编写了这本《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方案》。本方案是按照人的职业成长规律编写的,通过引领学生完成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使汽车维修的初学者迅速成长为技术能手。本方案具有以下特点:
一、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个体将所学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本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领域的课程模式
本方案中的专业核心课程采用学习领域的课程模式,其基本特征是根据具有重要职业功能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任务,按照工作过程组织学习过程,依据人的职业成长规律进行课程顺序排列,强调“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从而达到“学会工作”的目的。
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原则
本方案中,学生的学习要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原则,即在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学生经历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到评价反馈的整个过程,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包括理论与实践知识)并掌握操作技能,清楚工作对象、工具材料、工作方法、劳动组织方式和工作要求等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四、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在本方案教学实施中,学生是主体,有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可以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统一的教学效果。教师从一名技术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促进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制订计划与实施计划的咨询者、学习过程的监督者以及学习绩效的评估者。
五、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在本方案中,对学生课业的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教师在评价中起引导作用,不同的工作任务可考虑有不同的评价侧重,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所占比例不超过30%,学习与工作的态度、工作习惯、“6S”管理等,都结合在过程性评价之中。在职业能力评价时注重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内容的整合,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表现性与发展性评价。
本方案主要分为三部分:培养目标及规格、课程结构、专业核心课程方案。
培养目标及规格:主要介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层次及职业范围。
课程结构:主要介绍本专业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组成及指导性教学安排。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介绍9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方案,方案的设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各课程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计划于课业计划两部分。
本方案由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课题组成员尹向阳担任主编,贺汉明、刘浩担任副主编,盘亮星、曾燕华、林少宏、林嘉彬、黄晓林参编。
感谢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学校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
感谢学校领导、同事、同行、课程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等,他们为本方案提出许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