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陶渊明诗集之飞鸟意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陶渊明诗集之飞鸟意象

浅述陶渊明诗集之飞鸟意象   摘 要: 陶渊明的诗歌中有众多关于“飞鸟”意象的诗篇,陶诗中的“飞鸟”意象是诗人意念的具象化,是诗人对理想和生活之道的探究,诗人如羁鸟从挣脱到徘徊、彷徨不定再到归田园之乐,最终以孤傲,不屈服之志,达到了超脱,经历了众多矛盾的挣扎以后终于找到了一个任真自得的境界。“飞鸟”意象,是简单地作为世间存在的东西,从美学的角度而言,是自然审美中的景物,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描绘,但在诗人的笔下,成为其自身人格力量的写照,也是我们透视诗人心境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陶渊明诗歌 “飞鸟”意象 精神家园 诗意的回归      一、陶渊明及其诗歌的核心内容简介   陶潜字渊明,或云字渊明,名元亮,[1]号五柳先生,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诗人,开创了“田园诗”之先河,代表作有《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等。陶诗的主要内容是描写田园生活,描写亲情、友情,其中田园诗是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真”是陶诗的核心内容。   从古至今,描写“飞鸟”的诗歌辞赋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魏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翩翩飞鸟,息我庭柯”,再到唐代“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但像陶渊明这样习常地描写“飞鸟”却是不常见,可见“飞鸟”意象的描写是陶渊明诗歌的特色。为何陶诗中会出现这样多“飞鸟”的形象呢?这些飞鸟的形象所表现的是什么意思呢?这就主要与诗人的亲身经历有关了。下面就让我来分析分析吧。   二、陶诗中的“松”“菊”意象与“飞鸟”意象的比较   (一)诗歌数量上的比较   据唐满先编注的《陶渊明集浅注》统计,陶渊明流传下来的诗歌有一百二十多首,而关于“鸟类”意象的诗歌竟达四十多首。袁行霈撰写的《陶渊明集笺注》中描写松的诗有三首,如《饮酒二十首》(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和郭主簿》(其二)“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拟古》(其五)“青松夹路生,白云宿箪端”[2]。描写菊花的诗歌也较多,如《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和郭主簿》;“秋菊有佳色,邑露掇起英”《饮酒》(其七);“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兮》)。   (二)意象的复杂性与单纯性   在陶诗笔下,“松”“菊”是在严霜打击下,菊开得既芳香又有光彩;松长得茂盛又青翠碧绿。秋天是菊花的季节,在百花早已凋谢的秋日,只有菊花不畏严寒,粲然独放,菊不像春天的花那样万紫千红,它们大半是白的和黄的,所以在树林深绿色的背景中就显得格外光彩夺目。“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中,“冠”:一排青翠的松树像帽子一样戴在山头上;“怀”从内心之中表现出来,是从里到外的;“秀”也是一种从里到外的美,“贞秀”,不但秀美,而且有坚贞不变的操守;“卓”:出群的样子,不仅说松菊的品质卓越出群,而且说在其他草木零落的背景之中,“松”“菊”却不怕严寒的打击,仍然如此秀美。这是诗人自己的修养和追求。[3]屈原《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秋菊之落英有一种品格修养,故食服菊花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有志趣高洁的喻义,而通篇之高远寓意,亦皆由菊引发。   “松”“菊”“飞鸟”是诗人喜欢用的形象,在使用“松”“菊”两个形象时,它们的取义往往比较单纯,“松”象征坚贞,“菊”象征贞秀。但在写“飞鸟”的时候,它的取义往往较之复杂,如《饮酒》写的是一只失群的鸟;《归园田居》写的是一只羁鸟,就是一只被人抓去养在笼子里的鸟,那只鸟永远怀念它旧日所居的山林;《饮酒》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一只归隐之后自由快乐之鸟,邀伴回家的乐鸟。   三、误入尘网,羁鸟之苦   陶渊明从小就生活在官宦家庭,从小就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抱负远大,希望自己将来能“济苍生”“安天下”,把社会治理得像尧舜盛世一样。如他的《荣木》(其四)一诗表达了一种自强不息的功业追求:“先师遗训,余岂云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4]陶渊明诗中言及功业之志,用世之心常借用“飞鸟”意象来传达。如《杂诗》(其五)云:“忆我少年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謇翮思远翥。”可以看做是诗人早期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猛志所向,超越四海,如大鹏展翅,志在高飞远举;又受祖先高旷性格影响,他对于崇尚自然的道家思想的接受。如《归园田居》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始作镇军经曲亚作》中“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这些诗句表明陶渊明天性就对大自然有一种亲近之感,专注于琴书六经又让他对俗世有一种潜在的远离感,自小就生长在幽静宁馨的大自然中,他这种对大自然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