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四大日报涉华报道剖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四大日报涉华报道剖析

美国四大日报涉华报道剖析   海外主流媒体涉华报道模式①一直是新闻学者们关注的课题之一,它既折射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又为中国政府的对外关系决策提供参照与依据。本文选取美国东部、西部和中部较有影响力的四家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和《芝加哥论坛报》为样本,以今年1月1日至5月31日为抽样时间跨度,共随机抽取616篇以“Chin a(中国)”或“Chinese(中国的)”为主题的文章(其中《纽约时报》293篇,《华盛顿邮报》128篇,《洛杉矶时报》64篇,《芝加哥论坛报》131篇),运用新闻社会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从报道主题、词汇偏见、信源选择、写作手法和冷战思维这五大方面对以上四大日报涉华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为进一步提高中国新闻在海外的落地率和影响力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报道主题      美国新闻社会学家理查德森(Richardson)将纸媒体的报道主题分为“经济”、“政治”、“军事”、“社会问题”、“文化体育”和“其他”共六大类,以辨别各媒体对各类新闻议题的偏好。      表1显示,在616篇涉华报道中,“经济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议题”这三大类最受关注,分别占样本总量的37.8%、20.5%和19.5%。其中,经济议题聚焦于中国股市、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中美贸易争端、中国并购美国企业、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及市场走向等;社会问题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钉子户、环境问题、艾滋病问题、计划生育问题、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等方面;政治议题以苏丹达尔富尔问题、自由与人权以及两岸关系问题为主。   另外,虽然四家报纸以“文化体育”为报道主题的文章总数仅79篇,但其中有近三分之二(59篇)与“北京奥运”有关,可见美国媒体对这一议题也相当重视。   二、词汇偏见   美国著名新闻学家梅里尔(Mer rill)提出了公认的“词汇偏见类型”(包括名词偏见、形容词偏见、动词偏见、副词偏见、露骨表达),以探究新闻记者是否刻意运用正面或负面的词汇来报道新闻议题或刻画新闻对象②。据此,本文对样本进行“偏见类型”分析,以探讨美国记者对华报道的态度和立场(见表2)。      1.名词偏见与形容词偏见   名词偏见和形容词偏见最能直接从角色和身份的角度定位、定义新闻客体,记者对报道议题或新闻对象好与坏、善与恶的态度都能从“名词-形容词”组合中显现出来。   在616个样本中,有173篇出现了名词偏见。其中,出现负面名词的文章数高达142篇,占该类型文章总数的82.1%。   正面名词主要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有关,以“未来的亚洲经济中心(future Asian economy center)”、“蓬勃发展的市场(booming market)”等类似名词为主。   负面名词主要与社会问题、政治议题和军事议题相关。如《纽约时报》2月10日的一篇文章导语这样写道:“中国毫无约束地崛起为世界强国,弱小国家只能对其望而生畏(with awe and trepidation)……”   此外,有209篇文章(占样本总量的33.9%)出现了形容词偏见,其中,出现负面形容词的文章数高达163篇,占该类型文章总数的78.0%。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记者对华议题报道的矛盾心态:一方面他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又不愿正视一个现实,即全方位迅速崛起的中国,必将成为美国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正如澳大利亚学者马克拉斯(Mackerras)所说:“美国记者在对华报道中,大量使用带有负面色彩的‘名词-形容词’组合,千方百计向受众展示中国社会的阴暗面,想借此夸大问题的严重性,诋毁中国的经济成就,丑化中国形象,以缓解他们自我矛盾的心理”。   2.动词偏见与副词偏见   在616篇文章中,分别有114篇和65篇文章出现了动词偏见和副词偏见,绝大部分以负面词汇为主。   由于动词和副词表意明显,受众很容易从“动词-副词”组合中判断记者的态度和立场,所以美国记者为达到文章的“客观”,一般较少使用这一组合。   3.露骨表达(Outright Opinion)   露骨表达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偏见的直叙写作手法,指新闻记者对某一特定报道对象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以影响受众的认知。在616篇样本中,虽然只有84篇文章出现露骨表达,但几乎全都以负面表达为主。如《洛杉矶时报》5月16日的一篇文章写道:“……中国是苏丹最大的投资方……北京方面并未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达尔富尔地区的流血冲突……”   露骨表达具有极强的煽动性,在新闻写作中本应绝对禁止,但一些记者为达到丑化、诋毁中国的目的,不惜牺牲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向受众灌输诸如“中国食品质量低劣”、“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等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