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青海土族文化旅游资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述青海土族文化旅游资源

简述青海土族文化旅游资源   摘要:土族作为青海省一个世居少数民族,而且是特有的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在旅游业大力发展的今天,深度发掘民族文化,开发文化旅游已是迫在眉睫,文章简要分析了青海省的土族文化旅游资源, 以期对其开发打好基础。   关键词:青海;土族;文化;旅游业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01-01   土族是青海省一个世居少数民族, 而且是特有的一个民族, 总人口达20多万人。主要分布于青海省互助、民和、同仁、大通等地,甘肃省的天祝、永登等地也有少量分布,其中互助土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土族自称蒙古尔或察汗蒙古尔,是以蒙元时期入居青海河湟地区的蒙古族为主,吸收汉、藏诸民族成分及其文化因素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土族有自己的语言, 属阿尔泰语蒙古语族。土族最初信奉萨满教, 后由于与藏、 汉民族交错杂居, 多信奉藏传佛教。土族在长期形成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内容丰富、个性鲜明的土族文化,成为青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服饰   土族服饰融畜牧与农耕文化特征于一体,风格独特,绚丽多姿。青年男子一般穿小领、斜襟、袖口镶有黑边、胸前镶一块四寸见方的彩色图案的长袍,穿绣花高领的白色短褂,外套黑色或紫红色坎肩,腰系绣花长带,垂吊在前面,配有绣花围肚,下穿黑色或蓝色大裆裤,系着两头绣花的长裤带,小腿扎着称作黑虎下山(上黑下白)的绑腿带,脚上穿着花云子鞋,头戴织锦镶边的毡帽或四片瓦帽。土族妇女服饰五彩缤纷,上穿高领斜襟长袍,两袖用五色彩布或彩绸拼制而成。下着红裙和长裤。长袍的领口、襟边、袖口、下摆等处多绣有大量花纹图案,鲜艳、美观。花袖衫是土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因此,土族也被称为穿彩虹花衫的民族。另外,土族妇女的扭达很出名。扭达是土族语音译,意为头饰。   2.饮食   土族饮食以青稞、小麦、土豆为主,至今仍保留着牧业时期的痕迹,土族人民喜喝奶茶、吃手把肉和酥油炒面等,蔬菜较少。忌食马、骡、驴、狗、猫等动物肉。土族喜酒,酒在土族的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形成了土族特有的酒文化。历史上,土族人家几乎都能酿造酩?V(一种低度的青稞酒)。现在,酿酒已成为土族地区重要的产业之一,互助牌系列青稞酒已经声誉远播。热情好客是土族历来的风尚,迎送客人三杯酒就是这种风尚最突出的表现。主人在客人到来之前就拿着酒壶、酒杯在大门口等待,待客人下马或下车,先敬下马三杯酒;客人进门时又敬进门三杯酒;待客人脱鞋上炕、盘腿坐下时再敬吉祥如意三杯酒;当客人离去时还要喝出门三杯酒和上马三杯酒。敬三杯酒的含义是祝福客人吉祥如意。   3.土族的婚礼与丧葬   土族婚礼具有土、藏、汉文化兼容的特点。土族婚礼歌内容曲调优美,蕴涵丰富,是土族传统文化最突出的表现形式。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土族婚礼分几个步骤,分别是说媒,定亲,讲礼及结婚仪式。结婚的前一天是女方的出嫁之日,需宴请亲朋好友,男方则在这一天下午请两名能歌善舞、能说会道的纳什金(即娶亲者)带上娶亲的礼品和新娘穿戴的服装、首饰,拉着一只白母羊(象征着纯洁和财富)到女方家娶亲。此时,女方家故意不给纳什金开门,并由阿姑(年轻女子)唱起悦耳的花儿,让纳什金对歌,还从门顶上向纳什金身上泼水,以示吉祥。直到阿姑们被唱得无歌以对或者是娶亲人词穷时,女方才肯开启大门将纳什金邀至家中。随后由新郎向岳父母敬献哈达,拜神佛,礼毕上炕喝茶、吃饭。此时阿姑们拥挤在窗口唱起婚礼曲,气氛热烈欢快,紧接着阿姑们冲进屋里拉起娶亲人到庭院或麦场上去跳安昭舞。整个婚礼一直进行到深夜才结束,其间所涉及歌舞的种类近二十种,一场土族人的婚礼就是一次优美的歌舞盛典。   土族的丧葬习俗比较独特,分火葬、土葬、天葬和水葬四种方式。青海互助、乐都、同仁和甘肃天祝地区的土族多数实行火葬,少数实行土葬,青海民和、大通等地的土族一般实行土葬。土族把火葬视为一种神圣的丧葬方式。隆重的火葬限于正常病故的老年人,而且必须有子嗣。非正常死亡的和青少年早逝者,则采取火葬中最简便的方式进行;水葬主要在青海民和三川地区的黄河沿岸土族中实行,对象是早逝的少男少女。   4.歌舞体育   土族是一个热爱歌舞的民族。土族的歌和舞常常是水乳交融,难分彼此。比较有代表性的歌舞有安昭舞、 轮子秋。安昭舞是一种古老的土族舞蹈,流行于互助。每当欢度佳节、庆祝丰收和举行婚礼时,人们聚集到庭院里或打麦场上跳安昭舞。舞蹈时,男女相间排成一圆圈,由一位能歌善舞的高手领唱领舞,后面跟随的人伴歌伴舞,一唱众和,气氛和谐而热烈。安昭舞反映了土族人民的风土人情,歌词内容是祝福人民平安、六畜兴旺,祈求吉祥如意。安昭舞是由原来的祭祀舞变化而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