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患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特征剖析.docVIP

肺结核患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特征剖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肺结核患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特征剖析

肺结核患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特征剖析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肺结核与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发生的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行常规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方案实施的基础上,给予药物加强免疫调节及保肝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肝损害情况比较 行1个月化疗治疗后,观察组40例患者中肝损害3例,损害率为7.5%;对照组40例患者中,肝损害19例,占47.5%,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行3个月化疗后总胆红素及ALT峰值均低于对照组,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保肝治疗后,肝功能多于20d左右恢复,而对照组需持续2个多月。结论:肺结核患者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发生时,需强调肝功能复查的重要性,后制定有效方案及时救治,可显著提高预防肝损害发生,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肺结核;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特征   临床传染性疾病中,肺结核及慢性乙型肝炎(CHB)均较多发和常见,部分患者在患有肺结核的基础上,CHB合并发生,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棘手性。对治疗方案进行合理选择,并科学、及时的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1]。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肺结核与CHB合并发生的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行常规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方案实施的基础上,给予药物加强免疫调节及保肝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患者共80例,男56例,女24例,年龄19-37岁,平均(28.2±6.5)岁。肺结核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分会相关诊断标准,并结合病灶在抗结核化疗后的吸收情况、病理学检查、X线表现等确诊;CHB均符合200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相关标准。治疗前平均血清总胆红素(TBiL)为(30±1.2)μmol/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平均为(84.5±1.0)U/L。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化疗为基础,同时应用能量合剂行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方案应用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二胺(甘利欣)及胸腺肽,行加强保肝治疗及免疫调节。30d为一疗程。共行6-12个月的应用,肝功能在化疗前及化疗后均行一次检查,治疗初始每隔2周行一次复查,2月后每隔1月行一次复查。对直接胆红素(DB)、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进行观察。并记录患者有无肝脾肿大、纳差、咳嗽、乏力等症状,有肝损害情况发生,肝功能无好转时,抗结核药物需停用,并行保肝治疗。   1.3 效果评定 有效:肝功能呈正常恢复或明显好转,临床各项症状消失;好转:肝功能无变化发生,临床症状好转;无效:放弃化疗或肝功能有异常表现,临床症状加重或无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肝损害情况比较 行1个月化疗治疗后,观察组40例患者中肝损害3例,损害率为7.5%;对照组40例患者中,肝损害19例,占47.5%,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行3个月化疗后总胆红素及ALT峰值均低于对照组,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保肝治疗后,肝功能多于20d左右恢复,而对照组需持续2个多月。见表1。   3 讨论   抗结核化疗方案经世界卫生组织制定推出后,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因药物应用而引发的肝毒性反应也引起临床重视[2]。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为短程化疗用药,在肺结核病治疗中,采用药物进行联合治疗为最有效的短程方案。但以上药物均不同程度的影响肝功能,造成药物性肝炎发生[3]。以CHB为基础疾病,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肝功能衰竭并肝坏死出现,病情较为严重。就肺结核与CHB合并发生对肝脏造成损伤的程度,相关学者报道,药物性肝损伤呈明显增高表现。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因抗结核化疗药物导致的肝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保肝方案治疗,就肝损伤的程度方面,与对照组加以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针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甘利欣保肝、降酶、退黄、抗纤维化的作用较明显。患者并发结核病后,免疫功能多显著下降,胸腺钛对免疫功能有较强的调节作用,可使其显著增强。酶分子疏基可与毒性药物结合,对酶的活性造成抑制,使其毒性得以发挥。而结合的疏基在疏基内醇的作用下,可向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