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鹅观草属10个野生种质资源酯酶同工酶剖析.docVIP

青海鹅观草属10个野生种质资源酯酶同工酶剖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海鹅观草属10个野生种质资源酯酶同工酶剖析

青海鹅观草属10个野生种质资源酯酶同工酶剖析   摘要: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PAGE)技术对青海鹅观草属10个野生种质资源进行酯酶同工酶(EST)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鹅观草属10个种质的酯酶同工酶谱带共有9条,形成4个区域(A、B、C、D),其中Rf值为0.198、0.469、0.630的这3条酶带为共有带,其余则为各份材料的特征带;各种质材料间的酯酶同工酶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说明鹅观草属10个种质不同种及部分种的不同居群在遗传本质上是有区别的。聚类分析表明,鹅观草属10个野生种质资源可聚为3个类群。   关键词:鹅观草属;种质资源;酯酶同工酶;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43+.202文献标志码: A[HK]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3-0024-03[HS)][HT9.SS]   收稿日期:2016-12-24   基金项目:青海省科学技术应用基础研究计划(编号:2014-ZJ-712)。   作者简介:李淑娟(1967―),女,青海贵德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牧草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E-mail:lsjqhu@163.com。   [ZK)]   鹅观草属(Roegneria C. Koch)为小麦族(Trit-iceae Dumortier)近缘属中植物种类最多的多年生大属,现有120多种,我国有70多种[1]。该属许多物种是草原或草甸的组成成分,而且许多种类可作为优良牧草加以利用,也有部分种类含抗逆基因,可作为麦类作物培育新品种的宝贵资源。目前仅青海省鹅观草属植物就有23种、3个变种,广泛分布于三江源、祁连山地的大部分地区。其中的多数种具有抗寒、耐旱、耐盐碱、耐贫瘠等优良特性,是高寒地区天然草场的重要组成成分和优良的牧草,也是高海拔地区人工草地建设、草地改良、水土保持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首选草种。然而,鹅观草属植物种间由于形态特征较为相似,可作为分类依据的器官结构较为细微,其分类在禾本科中一直属于难度较大的属。   同工酶是一种特异蛋白质,是基因的直接产物,同工酶的差异反映基因的表达差异[2]。同工酶作为一种便捷的分子标记,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如探讨物种的起源进化、了解植物居群的遗传结构、研究种内遗传多样性等,在植物的种群、发育及遗传研究中,尤其对其种间分类及亲缘关系的研究有重要意义[3-9]。采用同工酶分析技术对种间、品种间的分类研究已比较广泛,其方法、技术较为成熟。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尚未有学者对于分布在青海地区的鹅观草属植物从生化水平上进行研究。本研究采用酯酶同工酶技术对分布于青海三江源区的鹅观草属10个野生种质资源6种[玉树鹅观草(Roegneria yushuensis)、毛?[鹅观草(Roegneria trichospicula)、短柄鹅观草(Roegneria brevipes Keng)、曲芒异芒草(Roegneria abolinii var. divaricans Nevski)、紫?[鹅观草(Roegneria purpurascens Keng)、肃草(Roegneria stricta Keng)]及部分种的4个居群进行酶酯同工酶谱带特征分析,从生化水平探讨不同材料间的遗传差异,为该属材料的选择利用及亲缘关系判定提供科学依据,这也是对该生态草种进行深入研究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本试验所采用的鹅观草属10份野生种质材料种子均采自青海三江源地区,于2015年5月种植于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草业科学系牧草试验田,待供试材料生长至幼苗期采集幼叶作为试验材料。其编号、物种名称及采集地等信息见表1。   1.2方法   1.2.1酶提取液制备分别称取10个试验材料的叶片(幼叶)各1 g,洗净后用滤纸吸干水分,剪碎后置于预冷的小研钵中,加入少量提样缓冲液,在冰浴中研磨匀浆,移入离心管中,10 000 r/mim、4 ℃,离心15 min,取0.5 mL上清液,加入等量的样品处理液,于4 ℃冰箱保存备用。   1.2.2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PAGE)电泳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10],分离胶浓度为7.5%,缓冲液pH值为8.8,浓缩胶浓度为3%,缓冲液pH值为6.8,凝胶厚度为1.5 mm。电极缓冲液为Tris-Gly缓冲液(pH值 8.3),上样量每槽为20 μL。电泳时,电流20 mA,浓缩胶电压为200 V,分离胶电压为220 V,温度4 ℃左右,恒压电泳至溴酚蓝迁移到距凝胶末端1.0 cm处为止。   1.2.3染色、固定及照相电泳结束后,采用醋酸萘酯-固兰RR盐染色法染色[11],室温下染色至酶带清晰为止,用水漂洗终止染色,用7%冰乙酸固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