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95例临床剖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症肌无力95例临床剖析

重症肌无力95例临床剖析   摘 要 目的:对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的95例MG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特点、治疗手段及疗效作回顾性的总结。结果: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为44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6∶1。患者年龄为1~73岁,平均年龄为28.5岁。药物治疗79例,有效率92.4%。合并胸腺瘤者行胸腺瘤切除术16例。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常合并胸腺瘤,不同性别的MG患者发病年龄具有不同的特点,临床表现亦较为复杂多样,充分认识其临床特点将有助于诊断和治疗。药物治疗和胸腺切除术均为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临床特点 药物治疗 胸腺切除术?      Abstracts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effects of myasthenia gravis and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s.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on ages,clinical features,treatment approaches and affects,was held on 95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MG.Results:There were 51 men and 44 women with male to female ratio 1.16:1.The age ranged from 1 to 73 years,and the average was 28.5. 79cases were treated with drug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4%.16 cases complicated with thymoma received excision of thymoma.Conclusions:Usually,MG patients were complicated with thymoma and the clinical features were complex. Drug treatment and thymoma excision were effective approaches for MG.?   Keywordsmyasthenia gravisdrug treatmentexcision of thymoma clinical feature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抗体介导多种免疫分子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液中存在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导致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有效乙酰胆碱受体的数目减少和乙酰胆碱传递功能障碍,引起骨骼肌无力[1]。临床表现以骨骼肌的易疲劳性和肌无力的波动性为主要特征。其发病率为 0.5~5人/10 万,虽 20%的患者可以自行缓解,但如果不接受任何治疗,有 20%~40%患者在 10年内死亡[2]。笔者总结了自2004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9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95例,男51例,女44例,男女之比为 1.16:1。   诊断标准和临床分型标准:MG的诊断依据包括典型的临床症状、新斯的明试验阳性、神经电生理显示低频重复刺激递减,单纤维肌电图有 Jitter 增宽甚至阻滞现象,结合血清 AchR 抗体检测,并除外其他疾病。临床分型按改良的 Osserman 分类法分为:Ⅰ型(眼肌型),Ⅱa型(轻度全身型),Ⅱb型(中度全身型),Ⅲ型(重度激进型),Ⅳ型(迟发重症型)。   治疗方法:79例行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抗胆碱酯酶药加常规激素。抗胆碱酯酶药以溴吡斯的明为主,从小剂量开始,均使用大剂量激素递减疗法,开始用泼尼松50~60mg/日口服,症状好转时逐渐减量。30例泼尼松不能缓解、危重患者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疗法,甲基泼尼松龙0.5~1g/日,连用3~5天,后用泼尼松50~60mg/日口服递减疗法,其中25例合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0.4g/(kg#8226;日),连用3~5天]治疗。治疗过程用血浆置换5例,合并胸腺瘤患者行胸腺切除术共16例。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明显好转,肌无力症状基本消失,治疗药物减少1/2以上,历时1个月以上无复发。②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好转,肌无力症状部分改善,治疗药物用量减少1/4以上,历时1个月以上无复发。③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好转,甚至恶化。   统计学方法:利用 SPSS 13.0软件进行卡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