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熙书信体散文内容初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赵熙书信体散文内容初析

赵熙书信体散文内容初析   摘要:利用赵熙的手札等书信材料,结合有关的历史背景,对赵熙的书信体散文作了较详细的研究。本重点研究赵熙的书信内容,归纳其在书信散文方面的主要成就,进而分析其一生在为人、论文、论艺方面的主张。   关键词:赵熙;书信体散文;书信内容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四川荣县文学家赵熙,以诗、词、戏曲等诸多成就名噪当时(书法、绘画也有很大影响),扬名后世,有“蜀中诗豪”之称,声誉极大,其改编的戏曲《情探》成为“各个剧种移植的一个范本”,在近代文坛影响颇深。赵熙同样“工古文辞”,近年,文坛逐渐出现关于其散文的研究,但关于他的书信体散文,还少有人涉及。因此,本文将对赵熙的书信散文进行初步探讨,希望通过本文能使更多的研究者关注赵熙的书信体散文。   一、赵熙书信体散文创作概况   赵熙的书信体散文主要是他与亲人、朋友、师徒、同僚、军阀间进行远距离交流沟通时所作,多散存于各个家庭,当时也未料到其文学价值,没有进行专门的保存,故为数不多。就目前找到的保存于现在的书信散文,共八十二篇。其中,有三十一篇保留在《赵熙集?香宋文录》里;余下部分散存于各名家手札、书画里的书信,被统称为《赵熙集?香宋文录》集外。   二、赵熙书信散文主要内容   在交通、通信极不发达的年代,写信是赵熙与其亲友、同僚间交流的唯一方式。他用书信向亲友传递自己的近况及对他们的关心与思念,表达自己的各种观点、见解,向他们传递身边发生的一切。总的来说,赵熙的书信内容是广泛而丰富的,正如他自己曾对友人说的:“信札包罗万象”。   1.文论思想 赵熙“毕生精力于学术诗文,尝自谓“‘我是学者,非辞章家’”。仔细阅读赵熙写给友人的书信,可知他常常和朋友邀约出游,在山水之间吟诗作赋;通信时附上各自的新作相互评论,相互切磋、相互促进;探讨古人诗词文章的优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赵熙的文论思想日渐丰富且成熟,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与古为徒。   赵熙非常推崇古人的作品,提倡向古人学习。具体而言,就是广采八代,以唐宋为重,取各家所长。   赵熙尤为推崇唐诗宋词,书信往来中多次谈及。无论是某一时期的主要流派,还是具体到诗人的风格,都能做细致分析。赵熙在《致李雅南》中写到:“书中留意八法,怡情心画,与古为徒,然区区所愿于吾贤仍须成熟一二种书,以作毕生资。”赵熙认为,写文章者应该熟读古书,勤学精究,了解、学习前人的创作方法,这样日积月累,才能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才能使作品自立,少几分俗气,“否则匠气”,“如成都写家是也”,最后变成一工匠而非文人。   (2)句句用意。   赵熙在书信中多次提到作文应该注重立意,“窃以为诗与文皆重立意”(《与人书四》)、“凡文字忌一溜而去,中无余韵,古人诗一句中含意无尽”(《与人书一》)、“每作必求句句有意”、“句句用意,勿使一句落空”等等。   他认为无论作诗或是写文章,都必须有意味,每个字、每句话都要围绕主旨表达思想主题,不能有一句空话或是无意义的字。这样能使文章多几分充实,少几分无趣;多几分高雅,少几分江湖习气。在他看来每一句“含义无尽”(《与人书一》)是写诗的第一要义。要做到意无尽则必须诚心,不可任意而为。任意而为,是写诗的大忌。对于写诗的诚意,他甚是赞扬了当时的一些军人,虽然出身行伍,却也研究诗书。这一点,从他与洪文旅长等人的通信中即知。   (3)忌俗气。   诗文不仅要句句用意,还应该避免俗气。   他认为,诗文俱忌江湖气,忌市井气。要做到这一点,当然要向古人学习,“古法多一分,即俗气少一分”。在他看来,当时许多人的诗,为土音,只有唐宋大家的诗,才称得上上乘,为官话。要分辨土音与官话,就需要勤学,“先取古人之卓然者,精思而究之。”(《与人书二》),对前人的优秀作品多做精细的研究,久之自能远离凡俗。   在脱离俗气上,赵熙还提出了“旧学有得,新学有才”(《与人书》)。在他看来,像古人学习时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形成自己的东西;还要不停的学习时新的的知识,当然,要选择有内涵的,能做到这两项,皆能脱离俗气。   (4)贵精不贵多。   赵熙认为诗文“贵精不贵多”(《答方鹤斋》),诗文要传于千秋,不在有多少作品,或是作品的篇幅有多大,而在于诗文的质量如何。   因此,赵熙提出了为文时一定要力加删减,“先删其篇次,次删其句文,无漫衍之作,必可观矣。”写诗则需要切,“其未尽切者,或稍删之,或略改之,期于情事了然,亦必可观矣。”   2.治学为人   赵熙尚古,熟读孔孟、《通鉴》、《后汉书》、唐宋诗词等,晚年更是如此。在他写给林山腴的信札中如是说:“日日与孔、贾为缘,方觉秉烛余生之幸。”赵熙在与朋友通信时常有感叹现在的年轻人甚少看书,“指《论》、《孟》而茫然者皆是矣”。他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