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城镇化的地域组织模式及其发展研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4年 10月 中罾工案 疆橱 0ct..2004
第10期 (总199期)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No.10
【国民经济运行】
中国城镇化的地域组织模式及其发展研究
石忆邵 , 朱卫锋
(1.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上海 200092;
2.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海 200092)
[摘要] 根据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具体实践,本文归纳和提炼了6种典型的城镇化地
域组织模式,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对推动我国城镇化
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镇化; 地域组织模式;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r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2004)10-0013-08
城镇化进程,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的复杂过程,虽然各国各地区城镇化的总趋势、总方向一
致,但具体实现城镇化的道路却多种多样,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如按城乡关系空间格局的变化及
人口与非农业经济活动的不同,可将其概括为集中型城镇化、分散型城镇化和就地型城镇化三类
(谢文蕙等,1996);按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相互关系分,则有同步城镇化、过度城镇化和滞后城镇化三
种模式(胡顺延等,2002);按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或制度变迁模式分,有拉力型城镇化和推力型城镇
化;内生型城镇化与外生型城镇化(邹农俭,1998);自上而下的城镇化模式、自下而上的城镇化模式
和外力推动城镇化模式,其中自上而下型包括行政指向型、重点项目带动型、大城市扩散型;自下而
上型包括乡镇企业带动型、个体工商业带动型、劳务输出型;外力推动型包括外资带动型、边贸激发
型、旅游促动型(顾朝林等,1999);按城市扩展与原有城区的关系分,有外延型城镇化与飞地型城镇
化;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道路看,则有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多元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模式(朱铁
臻,2003);从城镇建设的角度看,则有北京郊区城市化、广东板块式城镇化、苏南中心城市圈、企业
参与开发建设小城镇等模式(卢文,2003)。综合观之,上述各种提法有的过于笼统和粗略,难以刻画
各地风格多样的城镇化实践;有的未能反映城镇化的动态演化过程和空间融合规律;有的尚未体现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及其地域差异特征。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条件下,归纳和提炼其发展的地域
组织模式,反思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 大城市郊区城市化发展模式
1.人口和商业郊区化——商住共生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大城市的向心集聚导致中心城区居住人口密度过高,居住质量和环境欠佳。随着城市规模的扩
【收稿日期】2004—08-1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
【作者简介】石忆邵 (1963一),男,湖南新邵人,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卫锋
(1978一),男,江苏吴江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l3
转载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展和城市交通设施的逐步改善,房地产开发商便加速在地价相对低廉的郊区投资建造大型住宅小
区,以满足 日渐富裕起来的、拥有私人交通工具的中产阶级对改善居住质量和环境的需求(周一星
等,2000)。
如上海市通过推进郊 区城市化 ,吸引部分中心城区居民外迁 ,既促进了郊区经济的发展 ,又优
化了市区产业结构和用地结构。为了鼓励和引导更多的普通购房者向郊区分流 ,上海市政府加速建
设快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