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代及元之前壁画中舞蹈图像
元代及元之前壁画中舞蹈图像
中国古代壁画与舞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古代壁画作品中存有大量的舞蹈形象与舞蹈造型元素。舞蹈发生于原始时代,是毫无疑问的。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表现舞蹈的美术品,是1973年在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墓葬中出土的一件绘有舞蹈纹饰的彩陶盆,陶盆内腹部绘有一幅原始舞蹈图。这件被定为马家窑文化类型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盆,经碳十四测定为公元前3300-公元前2050年之间的产物。此外,大量的岩画上也绘有原始舞蹈图形,绘制年代大约在迄今三千至五千年之间,大体相当于新石器时代。从这两种原始舞蹈图形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舞蹈艺术已经基本上脱离了它的幼年期,比起它的发生期的情况来,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也就是说,不能把新石器时代的舞蹈艺术看做是发生期的舞蹈,舞蹈的原始发生应该在更早的时代,比如说旧石器时代晚期。
《礼记?礼运》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汗尊而?g饮,蒉桴而土鼓,犹如可以致其敬于鬼神。”这里所说的“蒉桴”和“土鼓”,据《礼记?明堂位》说,都是伊耆氏时代的乐舞,这些乐舞是可以“致其敬于鬼神”的。尽管这些说法是后人的记载,伊耆氏的时代也不可确知,然而也很可能在后人作着这种记载的时候,古代的传统还在延续着。这话如果可信,那么,原始舞蹈的发生,应该是与原始宗教信仰相一致或相联系着,而根据中国的考古发掘,学者们已经普遍确认,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就已经有了原始信仰,大概也有了简单的舞蹈。在很多文化史籍中,都有一些关于舞蹈的记载。如《尚书?益稷》中有一则简明而短促的话语:“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描述了上古时期华夏祖先们舞蹈的情形。而就舞蹈动作本身而言,它是转瞬即逝的,因此我们要去追寻古代舞蹈的踪迹,就要借助大量的可视资料,壁画作品就是其一。
壁画在中国历史悠久,有据可溯的壁画,最早起于夏商周时期。其后,遗存最多的则是汉代的壁画,汉代的壁画保存较多的主要是墓室壁画。汉代墓室壁画中的乐舞形象,举不胜举。如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的《乐舞百戏图》(绘制于东汉晚期)。画面中央绘有一建鼓,两侧各有一任执桴擂击。左边是乐队在伴奏。弄丸表演者同时飞掷5个弹丸,飞剑者跳跃着将剑抛向空中,舞轮者立在踏鼓上将车轮抛动,倒提者在四重叠案上倒立。童技是最惊险的节目,一人仰卧地上,手擎樟木,上有横木,横木中间骑一人,两侧各一人,作反弓倒挂状。画面上部,一男子与一执飘带的女子正翩翩起舞,他们的服饰艳丽,舞姿生动,表演者都赤膊、束髻、肩臂绕红带,动作优美,身形矫健。在图的左上方绘有观赏者,居中一人似为庄园主,正和宾客边饮酒边观看乐舞杂耍的表演。此画构图处理为罗列式,反映出中国早期绘画的观念。以建鼓为中心安排人物的构图位置,将观者放置于上角,在余下大面积中尽情描绘场中乐舞杂耍之人,只描写其意而不事雕琢。设色鲜艳,以红为主,间以黑、棕色,透露出天真质朴的气质,表现出作者特殊的艺术思维和熟练的绘画技巧。其制作技术一般是先用石灰抹壁并打磨成洁白的“素壁”以便描绘。绘画只用单线描轮廓或直接设色渲染,大部分是先设色,后勾勒。色与线不求吻合,带有随意的形式。所用颜色均为矿物原料,着色艳丽。汉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早期发展阶段,该图虽在造型能力和表现手法上仍显幼稚,就其自身所处时代而言,绘者已经凭着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借有限的手段,充分表现出舞耍者各自的动态特征。此图无疑是汉代壁画的精品之一。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也曾出土《乐舞百戏图》,对舞蹈的描绘也很精彩。
河南偃师辛村出土新莽时期墓室壁画一幅,为宴饮乐舞情景。图中,一男一女在对舞,女舞人仰身甩袖,跨步向前,男舞人大头肥躯,举臂呼应。周围则有乐工伴奏,也有席地而坐的长者在观看表演。
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有墓室壁画存有乐舞形象,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墓壁画中就有击鼓的舞伎,这应该是当时的女乐形象。再如出土的高句丽墓室壁画同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其中也有乐舞场面。
伴随着佛教的传人与盛行,从魏晋时期开始,我国开凿了许多洞窟,在洞窟中绘制了大量的壁画,其中有很多乐舞形象,尤其是可以见到许多古代龟兹地区的乐舞形象。仅在敦煌千佛洞中属于魏晋时期的洞窟,壁画所描述的伎乐天就以千数计,其乐舞形象之丰富多彩和生动奇绝,在历代乐舞壁画图像中都称得上精品。敦煌莫高窟第272窟藻井外沿有天宫伎乐、飞天形象。画面中的上层舞人和乐工相隔而设,非常富于韵律感,而气氛祥和、生动。另外一幅伎乐形象,其形体用粗线条晕染,舞姿中也透露出豪放的味道,特别是中央一个舞者,显得格外突出,他也许是舞中的主角吧!属于北凉时期的一幅文殊山万佛洞飞天壁画,也给人深刻的印象。
敦煌莫高窟第435窟北壁上层有天宫伎乐形象,伎乐天们有的披袈裟,有的半裸,乐舞的形象极为生动特异,舞蹈的动感非常强烈,似乎手指都在飞动。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