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在中国动画中体现.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戏曲在中国动画中体现

传统戏曲在中国动画中的体现   [摘要] 丑角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重要行当,中国动画曾经在戏曲艺术中汲取营养,“丑角”也在这一过程中出现在动画里。在动画走民族风格道路的过程中,对传统戏曲“丑角”的直接运用在彰显戏曲风格、丰富人物造型、鲜明化人物性格和身份和增加滑稽性等方面影响和丰富了中国动画,并呈现在多部动画片当中。   [关键词] 丑角 中国动画 戏曲 造型 性格 滑稽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1.012      中国动画创作从诞生到今天,一条贯穿的主线就是民族风格,而为民族风格作出巨大贡献的当属中国传统戏曲。无论是《骄傲的将军》还是《大闹天宫》,都成为了动画作品吸收戏曲艺术精华的典范,专家学者已从背景、动作、音乐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但却忽略了戏曲中的一个“小人物”――丑角。尽管在谈及戏曲在动画中的体现时,总能或多或少地带到“丑角”运用这一现象,但却几乎没有对它的专门研究。这一现象在中国动画逾80年的历史中只是昙花一现,但也有其当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什么是丑角?大众的定义是:耍丑的或反面人物,属于较为宽泛的定义;西方戏剧文化中,认为“‘丑角’是一幅画像――是为陷入某种情绪的角色所画的肖像”[1], “无从缓解的自相矛盾在他颇为可疑的笑容里促成急切的错乱:除狂欢以外,他别无所求――他的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沉溺于扮演的迷狂”[2];在中国,丑角一词更有其独特的指义,“把戏中插科打诨、调笑诙谐的角色名之为‘丑’,而且发展成一个固定的行当” [3],从而成为了戏曲术语。 本文中探讨的“丑角”的对象就是中国戏曲中的丑角。在中国传统戏曲中,丑角在鼻梁上抹一块白粉,有方形、长方形、枣形、菱形等,俗称“小花脸”。与净角的“大花脸”、“二花脸”相排,便是“三花脸”。同时,根据性格、职业、身份的不同,可分文丑和武丑两类。文丑包括方巾丑、袍?С蟆⒉枰鲁蟆⑿?皮丑、苏丑、老丑等。武丑又名“开口跳”,常饰武艺出色、机警干练的人物。除此之外,还有妇女扮演的丑角,依据角色年龄分为彩旦和丑婆子两类。   动画作品中的丑角运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戏曲的程式。但由于中国早期动画片的主要观众还是儿童,动画中的丑角相比于戏曲有了种类和性格上的简化,但依旧保留了其美学价值。具体体现在:   一、彰显戏曲风格   普遍认为,中国动画作品走民族风格道路的开山之作是《骄傲的将军》,在这部动画片中就有了戏曲丑角的出现。1956年,在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鼓舞下,新中国的戏曲事业呈现出了崭新的局面[4]。在这一时期,戏曲与电影结合起来,形成了戏曲电影这一独特的电影类型。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动画也自然而然地与戏曲进行了融合。中国动画片的制作,从一开始就自觉地接受了传统戏曲中的精粹,从而创造出了盛极一时的中国动画学派。可以说,是传统戏曲艺术将中国动画领上了民族风格之路。回顾中国动画发展的两个黄金时期,就不难发现,戏曲因素在中国动画片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在戏曲中,丑角又有着特殊而不可替代的位置。俗话说“无丑不成戏”,“丑是戏中胆”,可见其重要性。丑角作为中国戏曲特有的元素本身既具有无穷的魅力又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代表戏曲。在动画片中看到了丑角就是看到了戏曲元素。《骄傲的将军》和《济公斗蟋蟀》中都有特征鲜明的丑角出现,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戏曲迎来了第二次的发展,相应的,丑角也出现在了这一时期的动画中,如1980年的《八百鞭子》和《张飞审瓜》,1984年的《贾二卖杏》。中国传统戏曲内容丰富又博大精深,在动画作品中有太多的资源可供选择,选择什么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要独具代表性又要雅俗共赏才是动画中戏曲元素的追求。丑角,则恰恰满足了这些要求。   二、丰富人物造型   动画是一种综合性的视听艺术,人物造型则很重要。丑角在戏曲中就有丰富的造型,不同剧目的丑角有不同的服饰和行头,脸上的白粉形状和位置也不尽一样。   脸谱,是中国戏曲内独有的化妆造型艺术。它既是性格化的,又是图案式的。但并不是每个人物都要勾画脸谱,脸谱的勾画要按照人物角色的分类。生角或旦角多为“俊扮”的角色,只是略施脂粉以达到美化的效果,其特征是“千人一面”;净、丑行当的各种人物,则以夸张强烈的色彩和变幻无穷的线条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与生、旦化妆形成对比。可以说,“丑”角色的勾脸是因人设谱,一人一谱,尽管它是由程式化的各种谱式组成,但却直接表现人物个性,有多少丑角,就有多少谱样,不相雷同。因此,脸谱化妆的特征是“千变万化”的。丰富的脸谱直接丰富了丑角的造型,而同时,又不像净角那样在脸部勾画得过多过满,让角色造型毫无余地地陷入戏曲。   《济公斗蟋蟀》、《张飞审瓜》和《贾二卖杏》等多部动画片中出现的丑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