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创造教育研究与实践.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区域推进创造教育研究与实践

区域推进创造教育研究与实践    《三维一体区域推进创造教育的研究》是“十一五”期间我区确立的重点科研项目。我们所说的“三维一体”包括:“一维”――制度,为区域推进创造教育建立长效机制;“二维”――资源,为全面实施创造教育提供丰富载体;“三维”――组织,为区域推进创造教育注入发展动力。“区域推进创造教育”是指从“制度”“资源”“组织”三个维度整体构建起区域创造教育的行动框架和运行方式。五年的研究实践,课题实施的路径概括如下:    一、以课程为载体:开发区域推进创造教育的系列资源    依托什么样的资源决定着创造教育实施路径的“宽度”。通过分析现有的资源覆盖面,我们认为:课程是承载“教育”的载体。为此,我们运用创造教育思想,用“课程观念”开发创造教育资源,并整体建构了区域推进创造教育的课程体系。    ⒈落实国家规定课程    其前提就是严格按照课程计划要求,从时间和内容上落实国家规定课程。对于这类课程,我们指导教师坚持“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教学原则,以“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创造力案例开发”为突破口,分三个层面展开研究:①教师层面――开展“三优联评”,即每学期每个教师围绕“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这个主题读一本好书,执教一堂课、撰写一个案例;②骨干层面――开展“小课题”研究,即围绕学科课程中实施创造教育的某个问题组织开展比较系统的小课题研究,进而形成系列可推广的研究案例及研究经验;③教研员层面――进行学科课程领域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措施和方法的研究,并根据不同类别的课程资源,不断总结出可以推广的经验、认识和规律。    ⒉突出区域实践课程    我区的创造教育是从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起步的,而青少年科技活动强调实践性,为此,我们将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德育实践活动等学生实践活动统整起来,整体建构成区域实践课程,并制定了《天心区区域实践课程资源开发指南》,指导教师执行这类课程时,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在实践活动中自主获得体验和认识,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类课程实施占用的时间以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为主。这样做既拓宽了实施“创造教育”途径,也解决了综合实践课程无序的实施状态。    为保障区域实践课程的落实,我们以开放的视野建立多样化的创造教育实践活动基地。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联合科技局、社区与学校等多方力量建设基地。其操作模式为――学校出教师,社区出场地,区科技局与社区共筹资经,共建创造教育活动基地。二是鼓励和支持学校建设“创新实验室”。学校专辟馆室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场所、器材,指定老师给学生及时的帮助与指导。孩子们在课堂或生活中产生的创新灵感,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时间走进“创新实验室”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项目实践活动,而学生正是在完整地实践一个设想、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完整地了解实际境遇、完整地体验实际感受、完整地遭遇实际困难、完整地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完整地获得新的发现。于是,这个实践的过程就变成了孩子们增长智慧的过程。    ⒊形成区域阅读课程    我们认为:知识是创造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创造品质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全区各中小学开展了“阅读行动计划”,首先,要求各学校一定要真正地开放图书馆、阅览室等读书场所,让学生有书可读;其次,提倡和鼓励学生带一些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有价值的书到学校来交流着读,这是充实学校阅读资源、弥补学校经费不足的重要举措;再次,经常组织一些多样的读书活动,推动学生持续不断地爱上自主阅读;此外还要求学校有计划、有侧重地开设阅读课,让孩子们有时间阅读,并通过阅读课时对孩子们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指导。由于区教育局的大力倡导,到目前为止,几乎每个学校都加大了图书室建设的力度,“阅读行动计划”正各具特色地执行在校园里。    ⒋体现学校特色课程    实践中我们发现:区域推进创造教育,这是形成地方教育特色一个措举,但也容易造成“校校一个面孔”的“单色调”局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分析辖区学校的教育基础,发现不少学校已经显露出自己的教育个性,于是我们整体规划了学校特色建设路径:⑴相对优势,品质定位。对于具有相对发展优势的学校,整体提高课程品质。⑵个性优势,特色定位。对于某个方面具有鲜明个性地学校,指导他们将办学个性特色化。⑶后发优势,比附定位。即对办学优势不够,个性不显的学校,帮助他们与优势学校建立联盟关系,让联盟学校的优势、特色或个性带动其发展。    如何让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地呈现出来?我们提出了一个可操作的视野――校本特色课程化,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确立好学校特色课程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可以是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之上,同时也应该有利于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二是要整体做好课程的实施计划,减少随意性;三是要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