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仲氏闺秀诗人诗歌创作的日常生活性特点-绵阳师范学院学报.PDF

论清代仲氏闺秀诗人诗歌创作的日常生活性特点-绵阳师范学院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清代仲氏闺秀诗人诗歌创作的日常生活性特点-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第37卷 第1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Vol.37 No.1   2018年1月 JournalofMianyangTeachers'College Jan.2018   DOI:10.16276/j.cnki.cn51-1670/g.2018.01.022 论清代仲氏闺秀诗人诗歌创作的日常生活性特点 邓小清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摘 要:清代乾嘉时期,江苏泰州活跃着一个仲氏闺秀诗人群体,其诗歌创作有着鲜明的日常生活性特点:出 阁之前,常以写诗为主要的文化娱乐方式,所作多为咏物-写景之诗;及至婚后,大多生活凄苦,故以写诗为消愁治 病的良剂,所作多为自咏自叹诗、亲情诗、寄赠诗,颇具自诉特点和内心独白意味。 关键词:清代;江苏泰州;仲氏闺秀诗人;创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2018)01-0114-05 娱’意义”。或以诗人群体的创作风格为考察对象, 一、导言 如沈辉的《清代泰州女性诗词的风格特色》(新余高 明清时期,文学创作一改汉唐间以宫廷、台阁为 专学报2009年第2期),选取仲莲庆、仲振宜的诗作 中心的发展格局,全国的文坛中心由从前以京城为 为例,论述了泰州女性诗词“慷慨激昂的豪放之 中心的单一化格局发展到京城和地方的多个中心、 气”。又其《试论清代泰州女性作家诗词创作的变 多种方式,局面变得复杂多变和难以掌握。其中地 化倾向》(《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年第 11期)第二 域化、家族化、小型化的特点尤为显著,地域性的诗 部分“太平盛世里的性灵之音”,列举了仲振宜、仲 人群体十分繁多,她们大都生活在社会底层,以性 振宣、赵笺霞等闺秀诗人,论述她们受游历生活影响 别、地域、家族、职业等为联结点,开展多样化的文学 而形成的诗歌创作风格。总体而言,这些研究主要 活动。在清代的江苏泰州,就活跃着一个仲氏闺秀 关注其诗集的序言,由文及人,附带研究,并未专门 诗人群体,虽然人数不多,传世诗歌也不多,但是队 针对仲氏女诗人。 伍齐整、艺术精湛、风貌接近、先后相继,是一个十分 仲氏女诗人群体从仲素女仲莲庆始,到其孙女 有特色的地域性女性诗人群体。对于这个诗人群 仲振宜、仲振宣,孙媳赵笺霞、洪湘兰,再到曾孙女辈 体,目前学界已有一些从文学角度展开的正面研究。 仲贻銮、张贻?,先后共有七位闺秀,都有诗集传世。 这些成果或探究仲氏诗人群体出现的根本原因,如 其中辈分最高的仲莲庆约生于康熙末年,其余六位 钱成《论清代泰州地区女性诗人的家族化特征》 基本生于乾隆年间,而她们的诗歌创作活动则稍后,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一文的第二 主要活跃于乾隆至嘉庆年间。以年龄而论,仲氏闺 部分,指出仲氏才媛骈萼连珠、吟诗结集得益于家庭 秀诗人群体多为中青年女性,其中仲振宣三十余岁 内部文化环境的熏陶感染。或揭示仲氏诗人群体诗 即殁,辈分最低的仲贻銮、张贻?则是婚后不久或待 歌创作的目的和意义,如戴健《清初至中叶扬州娱 字之年即竨,故此三位皆为青年女性,而其余四位女 乐文化与文学》一书,紧扣《碧香女史遗草序》《留云 诗人的创作活动也多集中于中青年时期,其诗歌亦 阁合稿序》《辟尘轩诗钞序》三篇诗集序,结合仲氏 带有鲜明的中青年闺阁才秀的年龄特征和性别特 闺秀诗人的人生遭际,探究了“诗歌之于闺人的‘自 征。研究这个群体作者队伍的最直接、最可靠的文 收稿日期:2017-10-10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