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随园诗话中女诗人的诗作
第四章 《隨園詩話》中女詩人的詩作
第一節 女作家詩作的重要題材
朱熹在 <詩經集傳序 >提到 :
詩何為而作也 ,予應之曰 :人生而靜天之性也 ,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 。夫
既有欲矣 ,則不能無思 ;既有思矣 ,則不能無言 ;既有言矣 ,則言之所不
能盡而發於咨嗟咏嘆之餘者 ,必有自然之音響節族而不能已焉 ,此詩之所
1
以作者 。
朱熹指出了詩歌的美感內涵就是人類主體的意向性及心理活動的內涵 ,因為寫作
是生命主體投入的情感經驗 ,所以情感激盪後自然流露 。而 「咨嗟 」、「咏嘆 」,
皆為一種誠於中而形於外的自然表現 ,詩歌成了詩人內心最為真實狀況的顯露 。
它所顯露的真實 ,自然反映作者 ,甚至詩人的個性風格 。可是詩人的個性風格 ,
並不全然是天性 ,亦是一種文化教養之下的產物 ,所以詩歌也同時反映了社會教
2
化與時地風氣的特性 。
劉勰亦在 《文心雕龍 》<體性 >篇中提到 :
夫情動而言形 ,理發而文見 。蓋沿隱以至顯 ,因內而符外者也 。然才有庸
俊 ,氣有剛柔 ,學有淺深 ,習有雅鄭 ,並情性所鑠 ,陶染所凝 ,是以筆區
雲譎、文苑波詭者矣故辭理庸俊。 ,莫能翻其才 ;風趣剛柔 ,寧或改其氣 ;
1 (宋 )朱熹 :《詩經集傳 》,收入 《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24 冊 ,卷 1 ,總頁 293 。
2 見柯慶明所著 :《中國文學的美感》(臺北 :麥田出版社 ,2000 年 1 月 )<中國古典詩的美學
性格一些類型的參考 >,頁 90 。
115
事義淺深 ,未聞乖其學 ;體式雅鄭 ,鮮有反其習 ;各師其心 ,其異如面 。
3
此段話指出了情和理是含蘊在內的 ,言和文是表現在外的 。表現在外的言辭是作
者性情的自然流露 。作者的才氣 ,學問和習氣 ,是他的性情 、所受的文化教養和
環境所形成的 。文學作品的藝術風格 ,便會顯示出豐富多彩的面目 。
以此來檢視清代的女詩人 ,她們不帶功名或留名的功利目的 ,忘我地投入文
藝創作 ,保持了純潔的創作動機 。從她們的作品中可以見出創作者的真實情感和
理想的精神境界 。她們知道詩歌創作不會給自己帶來功名利祿 ,自己也與科舉仕
途絕緣 。但是文藝的創作和欣賞 ,卻能豐富和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 ,在詩歌中彷
彿能看見她們高雅的生活和文雅的舉止 。女性透過書寫 ,她得以省視更多的自
我 ,觀照自己的生命歷程 。
由於清代女詩人及其作品數量眾多 ,所反映的婦女生活廣度和深度 ,與所抒
寫的感情思想的豐富與複雜 ,也較其他時代的婦女文學為多 。以下將依 《隨園詩
話 》中袁枚收錄的女性詩人作品作分類 ,試圖爬梳出袁枚在詩話中收詩選詩的標
準 ,並能見出當時女詩人多採用的詩材 ,並反映當時女性的生活方式 。
一 、 歌詠人情
歷代女子由於被徹底剝奪了建功立業的權利 ,反而真正能夠把名利看得很
淡 。她們的人生已牢牢地與丈夫 、兒子及家人綁在一起 ,所謂的 「夫貴妻榮 」、
「母以子貴 」便成了她們人生的指望 。她們的生活圈自然也不出於家庭人倫關係
4
的範疇 。 父母 、配偶 、兄弟 、姐妹及朋友在中國人心目中 ,一直占據著極重要
3 (南朝 .梁 )劉勰著 ,周振甫注 :《文心雕龍 》(臺北 :里仁書局 ,1994 年 )<體性 >第二十
七 ,頁 535 。
4 見嚴明 :<中國古代女性形象的道德傾向以明清才女創作為中心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
116
的地位 ,在文人筆下經常是安居樂業 、陶冶性情的場所 ,充滿了人情味 。尤其是
婦女 ,終其一生都圍繞著家 ,家人是最重要的生活重心 。不論是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