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直接Ⅱ型) 1948年Roter首先报送,故亦称Roter综合症。由于肝细胞的摄取(间接胆红素)和将结合胆红素排泌到胆管的作用有先天性障碍,导致间接和直接胆红素增高。但多不超过200μmol/L ,间接胆红素约占1/3,直接胆红素中40%不是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而是其他结合胆红素(如与硫酸结合的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可中度增高。 患者无任何症状,多起病于儿童期,有家族史,肝脾不大,黄疸可因劳累、感染、进食脂肪而加重,妊娠可减轻。肝组织检查无异常,细胞中无黑褐色颗粒。电镜检查肝细胞内溶酶体增多且肥大,其内酸性磷酸酶活性增高。预后良好,无特殊治疗。 5.家族性肝内胆汁郁滞黄疸,亦称Byler病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肝细胞将直接胆红素和胆汁酸排泌到毛细胞胆管中的功能障碍,导致血清中直接胆红素增高。肝细胞中有淤胆,毛细胆管中有胆栓,汇管区有淋巴细胞浸润,偶见肝细胞点状坏死和纤维化。 2岁左右开始出现间歇性黄疸,可持续数日到数月。血清胆红素可高达500μmol/L左右,以直胆为主,尿胆红素(+),尿胆原(-),血清总胆汁酸增高。粪便灰白,皮肤瘙痒。如持续慢性化,则可发展为肝硬化。 治疗:肝移植 (五)自身免疫性肝病 1. 自身免疫性肝炎 女:男= 4:1 Ⅰ型:抗核抗体(ANA)和/或抗平滑肌抗体(SMA)(+) Ⅱ型:抗肝肾微粒体(LKM-1)抗体(+) Ⅲ型:抗肝可溶性抗原的抗体(+) 2.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抗线粒体抗体(AMA)90%可(+) 女:男=9:1 主要病变为小胆管炎症 黄疸出现之前1-2年即有皮肤瘙痒 血清碱磷酶 r—GT 总胆汁酸均升高 3.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多见于中年男性(25-45岁) 主要临床表现常缺如 可有轻中度黄疸,腹痛和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和特征 病理表现早期胆管炎症增生,晚期出现胆管梗阻,胆汁淤积,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PBC常伴有溃疡性结肠炎(约75%) (六)妊娠性黄疸 1. 原发性脂肪肝 多见于初产妇 多发生于妊娠后期 急骤出现并增重的黄疸 伴有高血压、肾功能恶化 死于肝肾功能衰竭 2、良性复发性黄疸 妊娠期雌激素含量高,有抑制胆汁排泌的作用,加上有先天性敏感因子导致淤胆性黄疸 多发生于妊娠最后3个月,先有皮肤瘙痒,1~2周后出黄疸,黄疸可轻可重,多为轻中度。分娩后缓解,但再次妊娠时易再发 肝组织无病变 血清总胆红素多在100μmol/L以下,ALT可轻度增高,碱磷酶、r-GT 以及血清胆汁酸均可增高,预后良好 (七)其他 酒精肝损伤肝细胞内由于脂肪滴的存在而肿大,挤压毛细胆管使胆红素排泄不畅。 中毒性 化学、生物毒素等中毒 谢 谢 . * ---- 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一. 胆红素的生成和正常代谢 (一) 胆红素的生成和来源 来源 80%来自衰老的红细胞,20%来源于未成熟的造血细胞以及其他含铁卟啉的酶和蛋白质 生成 正常人每天有约8g血红蛋白被巨噬细胞,Kupffer细胞分解为珠蛋白和血红素,在血红素加氧酶的作用下变为Fe和胆绿素;在胆绿素还原酶的催化下变为胆红素 正常人每日可产生250~300mg胆红素 这种胆红素不溶于水,偶氮试验呈间接反应,故称为间接胆红素。有亲脂性,可透过细胞膜,有细胞毒性 和血浆白蛋白结合运行(100ml血浆白蛋白可结合20~25mg胆红素) 水杨酸、磺胺、脂肪酸等阴离子物质可竞争性地与白蛋白结合而将胆红素游离出来, 在酸性条件下间接胆红素可进入细胞 (二)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作用 1. 摄取 间接胆红素经与肝细胞微绒毛膜受体结合而入肝。连接蛋白Y和Z与之结合运送到光面内质网。 2. 结合 在葡萄糖醛酸转换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称为结合胆红素。失去亲脂性,增强水溶性,偶氮试验呈直接反应,故称为直接胆红素。 3. 排泌 将直接胆红素从肝细胞排泌到毛细胆管中。通过激素的调节,细胞器的参与及肝细胞膜上的Na、K、ATP酶泵的作用而完成。4. 旁路排泌 间接胆红素经氧化作用可以产生一系列衍生物,颜色变浅水溶性增强随尿排出。 (三) 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结合胆红素进入肠道经酶促水解后,在无氧条件下经细菌作用转变为中胆红素、二氢中胆红素及中胆素原,再还原为无色的胆素原(尿胆原) 10%~20%胆素原被肠道重新吸收回肝脏,经氧化成胆红素,可重新进入肠道再度变为胆素原,到达大肠后经氧化变为胆素(尿胆素,粪胆素)随粪便排出 二、黄疸的类别 (一)肝前性黄疸:即溶血性黄疸 正常肝脏每天可将40-50g血红蛋白转变为胆红素 最高可产生1.5g胆红素(正常量的5倍), 超过此量即出现黄疸 其特点间接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尿胆原增多,血胆汁酸正常 (二)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pptx VIP
- 专题27.4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十大题型】-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下册举一反三系列(人教版).pdf VIP
- 体育教育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docx VIP
- 梁模板碗扣钢管高支撑架计算600.doc VIP
- 黄磷尾气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掺烧使用介绍.PDF VIP
- 碗扣钢管楼板模板支架计算书97027.doc VIP
- Boss Roland逻兰ME-90B 贝斯综合效果器[Simplified Chinese] ME-90B Reference Manual 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玩转手机银行APP.doc VIP
- 征信报告模板详细版带水印可编辑2025年9月新版.pdf VIP
- 征信电子版PDF个人信用报告简版2024年12月最新版可编辑带水印模板.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