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前辅导--必修课本新.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试前辅导--必修课本新

、 喀斯特作用的 四个基本条件 三、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北半球) * 岩石的可溶性(最基本) 岩石的透水性 水的溶蚀力 水的流动性 岩石本身状况 水动力条件 2、 地下:石钟乳、石笋、石柱 Ca(HCO3)2═ CaCO3↓+CO2↑+H2O 淀积作用 地表: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落水洞 地下:地下溶洞、地下河 CO2+H2O+CaCO3 ═Ca(HCO3)2 溶蚀作用 地貌形态 过 程 喀斯特作用 1、 环境特征表现 所属圈层 环境要素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利于植物生长 气候 大气圈 水文 水圈 地表水、地下水富集,流水侵蚀作用强 植被 生物圈 生物的生长旺盛,使土壤、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 地貌 岩石圈 东、西、北地势高,西南部地势低,漓江纵贯全境 岩石 岩石圈 石灰岩广布,且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发育好 案例分析 自转 公转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四季 五带 小结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以内为极(昼) 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以内为极(昼)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以内为极(夜) 昼最(长)夜最(短) 南极圈以内为极(昼) 全球昼夜(等长) 纬度:定时间不定地点 规律: 1、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 2、同一纬度各地昼夜长短相同(同纬同长),南北半球同纬度,同一天昼夜长短相反。 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冬至 至 春分 秋分 至 冬至 夏至 至 秋分 春分 至 夏至 极昼极夜范围变化情况 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 节气时间段 白昼逐渐变长 白昼逐渐变短 白昼逐渐变短 白昼逐渐变长 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 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缩小 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昼短夜长 昼长夜短 定地点不定时间 8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递减 春秋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点: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9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最大值, 南半球各地达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最大值, 北半球各地达最小值 春秋分:最大值是赤道,最小值是极点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的形成 A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B 地转偏向力(自转) C 太阳直射点的位 置移动(公转) D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东部季风区 东北地区 西北内陆地区 南部沿海地区 山地草原 荒漠草原 1500 山地草甸草原 针叶林 高山草甸 高山垫状植物 积雪冰川 北 坡 南 坡 荒漠 荒漠草原 干旱山地草原 山地草原 高山草甸 积雪冰川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天山南北坡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沿海到内陆 赤道到两极 分布 规律 示意图 影响 因素 东西延伸 南北延伸 热量 南北更替 东西更替 水分 低纬、高纬 (非洲) 分异 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 形成基础 太阳辐射 海陆分布 垂直地 域分异 从山麓到山顶,高山高原明显 水热组合 海拔高度 *

文档评论(0)

kar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