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师与学校辅导合作经验初探北部地区心理师之-辅导与咨商学报.PDF

心理师与学校辅导合作经验初探北部地区心理师之-辅导与咨商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师与学校辅导合作经验初探北部地区心理师之-辅导与咨商学报

輔 導 與 諮 商 學 報 民 107 年,40 卷 1 期,25-44 心理師與學校輔導合作經驗初探:北部地區心理師之觀點 陳婉真 黃禎慧 侯瑀彤 江守峻 洪雅鳳 摘 要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的方式,蒐集心理師與學校輔導合作過程中真實的感受與經驗,以對實務現 場產生理解,期能透過合作歷程的探究,有助於了解其如何與團隊朝向整合共識與系統合作之方向 前進。研究結果包含三個部分:(一)跨專業合作團隊的形成:主動形成合作團隊與處遇共識、心理 師的溝通與磨合、專業角色與分工、以及駐點經驗與責任區經驗的合作差異性;(二)面對系統合作 的核心信念:開放的學校合作信念、積極的家長合作信念、整體的個案系統信念;以及(三)影響 合作效能的因子:負向合作經驗因子與正向合作經驗因子。藉由分析研究對象的寶貴經驗,有助於 心理師與學校輔導合作模式與歷程的呈現,亦同時提醒相關之實務工作者、學習者、研究者、服務 機構與政府單位,共同關注實務工作之脈絡,為該議題未來的發展持續努力。 關鍵詞:心理師、合作信念、跨專業合作、學校輔導 陳婉真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黃禎慧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侯瑀彤 東南科技大學學生諮商中心資源教室 江守峻 國立政治大學輔導與諮商碩士學位學程 洪雅鳳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 通訊作者:yfhung@gm.ntcu.edu.tw) - 25 - 輔導與諮商學報 進校內外的輔導專業人員更多的合作機會。然 壹 、緒論 而,生態系統的概念原由社工領域所信奉,與 心理師既有專業訓練並不相同。心理師以自身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 之訓練與專業背景,進入早已組織化的學校生 近年來,台灣在社會、經濟、政治、文化 態中,必須面對與不同專業人員間的交流與合 與科技的快速變遷下,人口結構與家庭型態產 作,如校長、導師、輔導人員、行政人員以及 生劇烈變動,家庭組成的轉變甚而破碎的比例 特教、社工、醫療等專業人員,倘若心理師與 增加,再加上外界環境缺乏支持性與連結性, 校園內各專業人員在合作的協調一直缺乏共 對於發展中的青少年來說,可能遭遇到家庭議 識,連帶影響角色的混淆、工作職掌的競爭與 題、社會問題、學業壓力及個人發展任務等各 僵化,皆可能影響心理師在學校輔導工作上的 方面的艱鉅挑戰。在上述多重壓力的衝擊下, 專業效能。國外學者認為專業效能的關鍵在於 目前學校輔導工作顯現出學生問題的複雜化, 跨專業的合作之推展(Waxman, Weist, Ben- 並大幅增加輔導處遇的困難(王麗斐,2002 ; son, 1999) ,國內文獻目前多從輔導教師的角度 刑志彬,2009 ;趙曉美、王麗斐,2008 )。 出現,過去研究多聚焦於評估駐校服務的可行 在 1990 年代,雖然學生問題愈來愈多樣化 性與效能性(王麗斐、杜淑芬、趙曉美,2008 ; 與複雜化,但輔導工作在學校組織不被看重、 林家興、洪雅琴,2002 ;賴炘棠,2008 ),以及 學校輔導專業人力與訓練不足以及輔導教師的 學校人員對於與心理師合作的觀感(方惠生、 角色定位模糊,因此學校輔導的專業已經無法 戴嘉南,2008 ;林郁倫、陳婉真、林耀盛、王 因應輔導工作的需求,於是心理師進駐校園的 鍾和,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