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面积判断任务下信息加工模式和信息呈现方式对吸引效应的影响.PDF

图形面积判断任务下信息加工模式和信息呈现方式对吸引效应的影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形面积判断任务下信息加工模式和信息呈现方式对吸引效应的影响

心理学报 2014, Vol. 46, No.11, 16391648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4.0 1639 * ( 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 成都 610101) 研究使用图形面积判断任务取代典型的双属性决策框架 , 考察了不同信息加工模式和信息呈现方 式对吸引效应的影响。实验 1 比较了不同信息加工模式对吸引效应的影响, 结果发现, 当被试以直觉的信息 加工方式进行面积比较判断时, 吸引效应不显著, 而以分析的信息加工方式判断时吸引效应明显存在, 后者 效应强度显著大于前者。实验 2 通过调整图形排列顺序, 比较了刺激材料呈现方式对吸引效应的影响, 结果 表明, 被试以直觉的信息加工方式进行判断时吸引效应依然存在, 但其表现要受信息呈现方式影响 , 相对于 将目标图形放置于诱引图形和竞争图形之间 , 将诱引图形放置于目标图形和竞争图形之间而成为判断背景 时, 吸引效应强度更大。研究提出了吸引效应形成的两阶段理论, 认为吸引效应产生的根源同时来自直觉的 和分析的两个信息加工阶段, 研究也证实信息呈现方式对被试信息加工方式造成较大影响 , 进而影响吸引 效应强度。 标准性假设 ; 吸引效应; 不对称占优备择项 ; 损失规避 ; 值域-频率效应 B842; B849:C934 1 前言 alternatives, IIA), 指出:“选择集 S 中存在备择项 a 和 b, 若决策者在 a, b 间永远不可能选择 a, 即 决策研究中 , 多数学者认为, 在选择集中加入 P (a,b) 0 , 则剔除 a 不会影响 S 中其他备择项被选 一新备择项而使备择项数目从 N 增加到 N+1, 原各 概率” 。换言之, 若选择集 R 是 S 中剔除了所有类 备择项被选概率不会增加(Thomas, 1990), 这一推 似 a 备择项后的 S 的子集, 则其中任一备择项 x 的 断是基于 Luce (1959, 1977) 的规范性假设。规范性 被选概率不会发生改变, 即: P (x) P (x | R) ; 该原 R S 假设提出:“设 B 为集合(x, y, z, t, u…), A 为一个包 则还认为选择集 R 中任两备择项的相对被选概率 含了 x 的集合 B 的一个子集, 则有:P (x; B) = P (A; P (a) / P (b) 是一个独立 于该选择集 的常数 (Luce, R R B)P (x; A) 。” 由于 P (A; B)≤1, 所以有 P (x; B)≤P (x; 1977)。由此可推断, 若选择集中备择项间存在完全 A) 。意即若 x A B , 则有 P (x; A) P (x;B ) 。规范性 占优关系, 决策时直接剔除被占优备择项不会影响 假设由于一致性程度较高且计算方便, 曾一度受到 其他备择项相对偏好和被选概率。吸引效应(attract 推崇, 如较为流行的按方面删除法模型(elimination effect) 由于违背规范性假设和无关选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