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思考

论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 【摘要】 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无论是对古代还是现在,都有很深远的意义。“和为贵”的提出不仅是当时的一种新思想,一个大智慧,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通过查阅书籍和借鉴前人的成果和经验,从儒家文化的和谐思想的真实意义、和谐思想的表现形式从古至今的转变与和谐思想起作用的具体形式(具体步骤)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完整的呈现儒家和谐思想的意义和作用,让人们全方位的了解儒家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 【关键字】 儒家、和谐、实质、形式、步骤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的正统思想几千年,历来受到很多学者的亲睐,所以有也有很多关于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它,我进行了下面的分析。 对“和谐”的阐释 “和”的观念在中国占有特殊、突出的地位。这首先表现为,同“德”一样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哲学观念,儒家的中和、中庸等思想都是对和谐思想的最好表达。中庸开篇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融自然中和与人为之和来阐发和谐。孔子拈出“中庸”作为最高道德准则,可见和谐在儒家文化中的地位不一般。如《孟子.公孙丑下》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说明和谐的重要性。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好的人脉关系使你在工作、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1】 赵雪章·论语的人生智慧【M】·金城出版社,2005.(10): 【1】 赵雪章·论语的人生智慧【M】·金城出版社,2005.(10): 160—161 (一) 人与人的和谐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谐社会主体是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关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决定个体对其他社会成员的态度,决定个体对整体群体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古代主要表现为“周礼”“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等,这些都是规范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准则。 (二) 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古老的自然观渐渐忽视甚至一段时间的消失,然而,20世纪末环境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重大影响。古代很多思想都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唐代通则认为“中国传统是很不同的,它不费力征服自然,也不研究通过自然,目的在于与自然订立协议,实现并维持和谐···”【2】 陈来·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41—432】儒家与基督教也有差不多的观点:世界属于上帝,大自然是神圣的,因此尊重大自然不是一种审圣,而是一种正确的行为,儒家也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取之有时,用之有节”“ 【2】 陈来·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41—43 儒家和谐思想的表现形式从古至今的转变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和谐思想的资源,可供当今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时借鉴和利用。当然从古至今儒家思想对和谐社会的影响也是以不同形式出现的,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 大同思想 最开始的儒家大同思想,提出“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等思想,希望构建一个和谐的大同社会。就如《礼记》的《礼运》中所载,孔子对他的弟子子游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是不是孔子所言已不重要,但是能确定这是儒家最开始的对和谐社会的构想—大同社会 (二) 礼仪制度维护下的和谐社会 礼仪制度维护下的和谐社会。谁都清楚儒家起初的大同社会只是一个理想,是没有太大可能实现的。礼最初只是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逐渐变成了维护奴隶制的工具,其中以周礼影响最大,在周朝孔子主张用礼仪制度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到了井然有序,从而达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最终达到社会和谐。简言之,礼乐制是以家庭伦理关系为依据扩展到既有等级制度又亲和谐调:“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礼乐之谓也”实质上就是以礼为主,礼法结合。儒家的礼乐制对当时构建和谐社会是很有效的,不管礼乐制是否有其他不良影响,但他至少在古代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是儒家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另一种措施。就如《论语.学而》中所讲“礼之用,和为贵”,礼乐的实施,主要是为了构建和谐社会。贾谊的观点更明确和系统:“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汉书·贾谊传贾谊传》)这一名言强调只是对行为的惩罚,是事后处理,而礼却能消除人们犯上作乱的意志和动机,有预防犯罪的功效【3】 朱义禄·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0 【3】 朱义禄·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0): 27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