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会考拉中国祖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约会考拉中国祖先

约会考拉中国祖先      这是白垩纪早期一个阳光灿烂温暖宜人的午后,一只巴掌大的毛茸茸的小东西――因为它那著名的好莱坞袋鼠后代,我们不妨给它起个名字叫杰克――灵活地爬上了一棵银杏树的枝头。在饱餐了一顿叶肢介(白垩纪的一种昆虫)之后,杰克透过前面苏铁树林繁密的枝叶,怅望着远方不断冒出烟雾的火山。“生活需要变化,”杰克想,“或者,下一顿应该换换口味,尝试一下蚯蚓?不然,就找个姑娘?生个小杰克放在宝宝袋里看它长大,也是个不错的主意吧……”   现在,地球上一共生活着4600多种哺乳动物,生物学家将它们分为3类:单孔类、有袋类和有胎盘类。单孔类哺乳动物的数目十分稀少,只有3种,最著名的代表是鸭嘴兽。有胎盘类动物则是一个大家族,数目多达4300多种。居于两者之间的,是270余种有袋类动物。在生物学上,有袋类动物又从属于亚兽亚纲,与有胎盘类动物从属的真兽亚纲相对。亚兽亚纲不仅包括现在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可爱的袋鼠、考拉和袋貂,还包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灭绝了的众多有袋动物,学名为“中国袋兽”(Sinodelphys)的杰克,就是其中一员,而且是最古老的一员。   在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名为《一种白垩纪早期的三尖齿兽和亚兽亚纲哺乳动物的演化》(An Early Cretaceous Tribosphenic Mammal and Metatherian Evolution)的论文中,论文的第一作者、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美籍华人罗哲西教授指出,一块从中国辽宁凌原市热河生物群义县组下层地层中发掘出的、年代可以追溯到1.25亿年前白垩纪早期的动物化石,其特征与亚兽亚纲的哺乳动物有更多共同之处。这就将具完整骨骼的有袋类动物化石的历史向前推进了5000万年。此外,骨骼化石还显示出这一动物具有许多利于攀爬和在树上生活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新的化石益发支持了中国作为白垩纪早期最早的亚兽和真兽分化中心的论点。为此,罗哲西将它命名为中华袋兽。   “这块中华袋兽的化石是在2001年季强教授(注:前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罗哲西的合作者,本篇论文的第二作者)访问美国,到我的实验室与我一道工作时带来的。”罗哲西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当时,我们虽然没有确实把握证明这块化石一定就是最早的有袋类动物的化石,但我们相信,既然在义县组地层中能找到有胎盘动物“始祖兽”(Eomaia),就应该存在着有袋类动物。”   罗哲西的信心源于他此前发现的始祖兽,也源于对热河生物群的了解。“在与辽西同处于热河生物群的乌兹别克斯坦,此前已经发现了7500万年前的有袋类动物化石。这就意味着,在地层年代比乌兹别克斯坦更古老的辽西发现有袋类动物化石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事实也证明,我们的确找到了。”   那么,如何证明中华袋兽是有袋类动物呢?罗哲西举了个例子来说明:“我们说你和你的妈妈是否相像,判断的标准是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和脸型。对于动物来说,这些标准就换成了骨骼和牙齿。同一类动物在牙齿和骨骼上拥有许多共同点,通过分析和归纳这些共同点,就能分辨出它们的类别。”   中华袋兽的骨骼和前齿都更接近于现代的有袋类动物。尤其是它的后上门齿,其独特的不对称钻石形状几乎与现代的有袋动物袋貂如出一辙。相反,在白垩纪的真兽亚纲哺乳动物中却找不到这样的对应牙齿化石。此外,第一颗上前臼齿较平且邻近上犬齿,其后有较大的齿隙,这也是白垩纪晚期亚兽亚纲动物和新生代有袋类动物的特征之一。除了牙齿,中华袋兽的手腕和脚踝也拥有更多的有袋类动物特征,比如上肢腕骨中粗大的钩骨(相对应于有袋类动物上肢的头状骨和小多角骨)、三角骨(相对应于月骨和末梢尺骨)和舟骨(相对应于月骨和小多角骨)。这些有利于抓取物品的特征均是亚兽亚纲动物特征,白垩纪真兽亚纲的哺乳动物却不具备。在踝骨上,类似情况也出现多次。除了证明中华袋兽属于亚兽亚纲哺乳动物之外,这些腕骨和踝骨的化石还显示,体重在25到40克之间的中华袋兽还是身轻如燕、极为灵敏的攀爬高手,白垩纪早期的银杏、苏铁、松柏和蕨类都能成为它们的栖身之所。“从地面到空中对于动物来说是一种生存范围的扩张,它会让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并生存下去。”   “在谨慎比对了中华袋兽380处牙齿、颚骨、头骨和颅后骨架的特征与84个进化枝上不同动物的特征之后,我们确认中华袋兽与有袋类动物有着比与有胎盘类动物更密切的关系。它应该位于有袋类动物进化枝的最底端。”罗哲西说。   关于早期哺乳动物的进化,一种观点认为,真兽亚纲和亚兽亚纲的哺乳动物都起源于北方大陆,早期的亚兽亚纲动物从亚洲和北美传到了整个北美和南美,然后又从南美传到了澳大利亚。中华袋兽的发现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有力支持。现在,有袋类动物的早期历史已经基本可以归纳如下:在不晚于1.25亿年前白垩纪早期的时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