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秦岭巴蜀区域栈道建设及其影响.doc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秦岭巴蜀区域栈道建设及其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秦岭巴蜀区域栈道建设及其影响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秦岭巴蜀区域栈道建设及其影响   内容提要:形成于先秦,发展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栈道主要集中在秦岭巴蜀一带。以褒斜道、傥骆道、米仓道、剑阁道、迥车道等为主的栈道不但在沟通蜀地与中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长期的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产生了不同的建设方法,呈现出不同的栈道形态。   关键词:秦汉;魏来晋南北朝;栈道;阁道;栈阁   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1)05-0158-03      栈道是一种特殊的道路形态,又名栈阁、阁道,“栈阁者,山路悬险,栈木为阁道。”崔浩的解释为:“险绝之处,傍凿山岩,而施版梁为阁。”诸葛亮描述其形状为:“其阁梁一头入山腹,一头立柱于水中。”   先秦时期,栈道就已经开始修筑,秦国为了占据汉中和巴蜀,首先要沟通他们与关中地区的交通,秦岭和巴山,地势险峻,无路可通,因此便大力修筑栈道,形成“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的局面。据史念海先生考证,秦国在秦岭上修筑的栈道至少有两条。刘邦破秦后,接受项羽封号,称汉王,就南郑各地,从长安到南郑是由杜县南行,这条道路就是后来子午道的一段。但是刘邦回长安却行由故道,据《史记》卷8《高祖纪》记载:“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此外,该时期的栈道还分布于秦岭上的褒斜道、傥骆道,巴山上的米仓道,以及大剑山上的剑阁道。   修筑于西汉时期的褒斜道的一段由栈道构成,具体位置靠近斜谷,因此也称斜谷栈道,《资治通鉴》卷60《汉纪52》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记载:“(刘)焉乃以(张)鲁为督义司马,以张修为别部司马,与合兵掩杀汉中太守苏固,断绝斜谷阁。”胡三省注曰:“斜谷,在汉中西北,今兴元府西北入斜谷路,至凤州界百五十里,有栈阁二千九百八十九间,板阁二千八百九十二间。”傥骆道则是沿着傥水和骆谷水的河道修建的,这条道路大概开凿于汉魏之际。米仓道地处巴山山脉之中,此道地势极为险峻,为兵家必争之地,据《三国志》卷31《蜀书?刘二牧传》记载:张鲁“住汉中,断绝谷阁,杀害汉使。”曹操征张鲁,将此地称之为-“天狱”。因此,米仓栈道最迟于东汉末年就已经存在。   关于人门栈道,据今三门峡人门栈道摩崖题刻:“甘露五年二月十六日,治河都匠左贡、口口、石师江洛善、许是口。”以甘露作年号的有西汉宣帝(公元前53-50年)、曹魏高贵乡公(公元256-260年)、东吴孙皓(公元265-266年)与前秦苻坚(公元359-364年)。有学者认为“这应当是曹魏时期的题刻,因为宣帝的甘露只有四年,且题刻字体不类西汉分书;东吴疆域不达此地;而苻秦时期战争频繁,没有漕运的需要与可能,不会在此修治栈道。”此论断似有不妥,曹魏时期固然有修治人门栈道的可能性,可是前秦甘露年间同样也是承平发展时期,关陇经济的恢复就在此时。据《晋书》卷113《苻坚载记上》记载,苻坚曾经以“关中水旱不时,议依郑白故事,发其王侯已下及豪望富室僮隶三万人,开泾水上源,凿山起堤,通渠引渎,以溉冈卤之田。及春而成,百姓赖其利。”这虽然是用于灌溉的农田水利建设,但也反映了苻坚对于水利事业是非常重视的。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前秦是有条件修建人门栈道的。此外,兴宁三年(前秦建元元年,公元365年)前秦将苻双等反叛,苻庾据陕城(今三门峡)响应,王猛遣邓羌、王鉴镇压苻庾,攻陷陕城。此次战斗也有可能利用人门栈道。因此,无论曹魏还是前秦均有可能修建人门栈道。   这些栈道之中以褒斜道的使用最为频繁,据《金石萃编》卷5《开通褒斜道石刻》记载:“永平六年,汉中郡以诏书受广汉、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口通褒余口,太守钜鹿?s君、部掾治级、王宏、……始作桥格六百二十三间,大桥五,为道二百五十八里,邮亭、驿置、徒司空、褒中县官寺并六十四所,凡用功七十六万六千八百余人,……九年四月成就,益州东至京师去就安稳。”另外,《司隶校尉杨孟文石门颂》有“余谷之川,其泽南隆,八方所达,益域为充”之句,郭荣章先生据此认为,“斜谷道沟通南北,使益州为之充。……历代朝廷整修褒斜道,不仅着眼于关中与汉中之间的交通,而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入蜀的通道。”这个结论是有道理的。另外也可见此次工程使得益州与中原间的联系更为通畅。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上诸条栈道中仍然以褒斜道为巴蜀与中原间的主要联系通道。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军出祁山,由于街亭失利而被迫退军。赵云在经由褒斜道退军途中烧坏了赤崖以北的栈道,诸葛亮为此写信给其兄诸葛瑾:“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缘谷百余里,其阁梁一头人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穷极不可强也。……顷大水暴出,赤崖以南,桥梁悉坏。时赵子龙与郑伯苗,一戍赤崖屯田,一戍赤崖口,但得以与伯苗相闻而已。”太和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