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知青文学话语质疑的思考为知青文学一辩.docVIP

有关知青文学话语质疑的思考为知青文学一辩.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关知青文学话语质疑的思考为知青文学一辩.doc

有关知青文学话语质疑的思考一一为知青 文学一辩 自上世纪70年代末文学春天来临之时起,一直到现今, 活跃于中国文坛的作家不少是当年的知青一一如孔捷生、 萧复兴、甘铁生、张承志、梁晓声、陆星儿、陈可雄、钟 阿城、叶辛、张抗抗、张曼菱、乔雪竹、史铁生、王小鹰、 赵丽宏、韩少功、王安忆、陈村、铁凝、竹林、邓贤、郭 小东、郑义、徐乃建、蒋巍、老鬼(马波)、舒婷、王小波、 赵喻等等,在他们的笔下,知青题材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 重视,「知青文学」也因此成为中国新时期(上世纪70年 代末至今)文学不可忽视的一支生力军。然而,近年来关 于知青文学话语问题,却频频出现了质疑、非议的声音一 一包括知青代群内部话语权的质疑,知青代群外部话语权 的质疑,以及知青文学忏悔意识的质疑。 上世纪90年代,人们对知青文学话语权的运作产生了 兴趣,并颇为尖锐地指出知青文学话语权被知青代群中的 成功者所拥有,知青文学的话语言说其实只是成功者的声 音而并不能代表整个知青代群。这种意见随着知青运动30 周年纪念活动的开展而愈见激烈,较有代表性的便是曾是 老三届知青的徐友渔在〈知青经历和下乡运动一一个体经 验与集体意识的对话〉中的指责:「一种部分人拥有的,有 时甚至是虚构的集体意识代替了每个个体的亲身经历和独 特经验。」「成功者自觉不自觉地把自我经历和自我意识投 射放大,编造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类似的神话。……他 们并没有撒谎,但僭取了『我们』这个名义。」1因知青上 山下乡运动三十周年纪念而推出的大批知青名人回忆录更 进一步激发了这种指责,《中华读书报》就连续刊发了有关 文章批评:「老知青中一部分『成功人士』的回忆录及杂感 汇编,知青作家自选集等,范围有限,不容易体现知青文 学的全景与实绩。」2 「知青名人们在上山下乡运动三十周 年之际,纷纷以自传性文体发言,不仅缺乏深刻思想内涵 和历史份量,连对历史的再现也局限在一己的经历中。」3 「正由于这种人为造成的历史失真,给下一代造成错觉和 迷茫,误以为知青一代的成功与辉煌和苦难与汗水有着必 然的相关关系,更误以为当年的知青今日大部份都是『中 流破柱』。」4 的确,这些知青作家名人,毕竟只是知青代群中的一 小部分,大部分的知青是「失语」的、「无语」的,而他们 恰恰就是至今仍然在社会底层挣扎求存的沉默的大多数, 他们对当年知青历史的体验与认识跟知青作家名人大约不 会一样的。因此,从整个知青代群来说,「话语权」倘若只 是集中在知青作家名人手中,而他们的言说也都仅囿于 「一己的经历」,确实难免会令知青文学的发展陷于「话语 失衡」的困窘之境。 那么,消解之途何在? 首先,解铃还须系铃人 知青作家。这些知青作家 不仅是当今文坛的名人,更是当年知青历史的亲历者;不 仅对知青生活有深挚的缅怀与回味,还应有更为深刻的领 悟与思考。因此,倘若他们跳出自我的沉溺、摆脱个人的 偏执,他们对知青历史的叙述言说,便当能在一定程度上 消解「话语失衡」的困窘。事实上,吉林人民出版社为知 青上山下乡运动三十周年纪念推出的《老三届著名作家回 忆录》丛书,包括陈建功的《十八岁面对侏罗纪》、高洪波 的《也是一段歌》、赵丽宏的《在岁月的荒滩上》、萧复兴 的《触摸往事》、陆星儿的《生是真实的》、叶辛的《往日 的情书》、贾平凹的《我是农民:在乡下的五年记忆》、张 抗抗的《大荒冰河》、王小鹰的《可怜无数山》、毕淑敏的 《在印度河上游》、范小青的《走不远的昨天》以及叶广芩 的《没有日记的罗敷河》等十多部,其中虽然也有溺于偏 执者如贾平凹的《我是农民:在乡下的五年记忆》5,但其 余中确实不乏可称「是在讲述一代人、二代人甚至三代人 的坎坷经历,是在讲述着共和国『那个年代』的苦难。他 们没有滥用别人所不拥有的发言权,来自我标榜自己的奋 斗史。」6尽管如此,绝对数量上的劣势,致使知青作家在 消解「话语失衡」上的效果十分有限。因此,要有效消解 知青代群「话语失衡」的困窘,还须调动起知青代群中的 沉默的大多虽然这个工作的实施还须极大地加强,但 沉默的大多 虽然这个工作的实施还须极大地加强,但 毕竟也已经开始操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体现在大量 「小叙述」的知青回忆录及知青网络文学的出现。 北京学者徐友渔说:「这些『小人物』、不幸者的坎坷 经历和心酸史,是很难出现在知青主编的回忆录、采访录 中的。幸好,有几个电视节目还给了这类人一些出镜机会, 我们由此才了解到还在城市最下层中苦苦挣扎的知青,在 黄土高坡或南疆边寨已完全同化于农妇的前女学生。」7湖 北作家刘醒龙也说:「北大荒50年代的老兵团战士与上山 下乡的知青是甚么关系?至今没有看到他们的话语,同 样,像大别山区,大量的知青去了,但也没有发现知青的 话语里有对你们发自内心的评价。」8这些指责虽然不无道 理,但并非能全面反映现实情况。事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