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钱松晚年艺术又一高峰
钱松晚年艺术又一高峰
中国指画艺术自清初高其佩始创,历经300多年的流传和发展,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浙江潘天寿把指画艺术推上了又一个高峰,他所作的如《雄视图》 《松梅群鹤图》、《梅月图》无疑都是当代指画的经典之作。而江苏钱松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创作春天的到来,也把指画艺术推上了又一个高峰,而且出版了《钱松八旬后指画集》一书,这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据钱松在《指画浅谈》一文中讲:“我幼年随父读书,时见父亲绘画写字,还有他的朋友常来联句、唱和、评书、论画,我耳濡目染,先入为主,引为终身之好。有一父执来我家,乘兴以指蘸墨在扇面上撇些兰竹,这是我初次见到指画……同时我在街头看见卖卜的测字先生也在白漆板上用指头画画招揽生意,于是回家后就在‘润红字’用的白漆板的反面仿效指画。当然那时都是出于好奇而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高级编审胡海超先生在《钱松八旬后指画集》的序言中则讲,清末民初、苏、锡、常一带,江南儒雅之乡,读书人交往,讲究诗词歌赋,棋琴书画,而且盛行指头画,名叫“书房派”,属文人画范畴,故早年作指头画并不稀奇,钱松岩自幼接触虽偶尔仿之,但对此道并不陌生。以后,因专心毛笔画长期深入生活和搞创作,终于闯出了一条新路子,从而确定了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至1979年钱老进入晚年因“目昏手颤,思念儿时戏事,试以指当笔,恰易着力,由于指受心的直接指挥,真是‘手心相应’使我快慰,也表现了艺术生命力的顽强性”(钱松语)。《钱松八旬后指画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计有指画作品48幅,其中山水30幅、人物2幅、花鸟草虫等16幅。这是钱松岩作品众多出版物中唯一的指画专集。
为了便于行文,笔者选出几幅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稍加释读,从而与大家一起领略一下钱氏指画的神韵,并求教于众方家。
《塞北风光》画面上山崖壁立,山顶平缓,上有四五辆毛驴车正在忙活,画面中下部有民居,一为窑洞,一为瓦房,似以证明西北高原的人民生活正在改善中,屋侧有一小径通上后山顶,是为呼应。近树和山崖上略点朱砂示明季节,右下角山崖上题:“天入骡车影,沟藏窑屋温,无垠黄土沃,黍稷遍高原。钱松指画并句。”全图着墨不多,但构图饱满,浅绛设色,描绘了陕北的金秋时节。
中国的山水画自宋代的“无一笔不简”到元代的“无一笔不繁”,一方面说明了绘画用笔的发展,另一方面则说明元以后的众多有为的画家们已自觉地把发挥笔墨特长,树立自己的风格面貌,作为艺术追求的目标之一。尤其是今天,要创立个人风格,面对大自然,在传统山水皴法上进行改革创立自己的皴法,更是当代画家们所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钱松凭借几十年的传统功力,在不断深入生活的基础上,不但拓宽了自己的绘画内容,也创立了富有自己特征的山水皴法,并成功地运用到了指画创作中。这幅《塞北风光》就是用他自己创立的黄土高原皴创作的空前绝后的一幅指画杰作。
评价钱松的线条,不是一句“苍劲”“浑厚”所能表达清楚的。钱松岩自己有句名言:“山水画用笔内敛,意多在收,花卉画用笔恣肆,意多在放,放而必须凝练,就要收。专画花卉者,偶尔画山水未必佳,专画山水者,画花卉未有不佳。青藤、石涛、南田、新罗的花卉所以佳,对于兼长山水不为无因。”这样的见解,恰好与潘天寿拉开了距离,潘氏强调“强其骨”,故线条雄健有力,刚正不阿。钱氏则浑厚华滋、骨力含蓄。这里不妨把向来以目光锐利,勇于直言著称的著名美术评论家陈传席教授的评语摘录如下:“钱松的线条把传统的‘屋漏痕’发展到极致。在这方面,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钱的线条是以古绌、沉着、浑朴著称的。”(由此,我们在品读钱松岩的指画作品时,同样能欣赏到“钱氏屋漏痕”的神韵,不是吗?
据清?高秉《指头画说》记载,高其佩“每岁五月五日午初刻,画朱砂钟进士像数幅,候午正刻点睛。”看来高氏一生画钟馗很多。而且,因这特殊的时间产生的作品,收藏者都很宝之,故流传下来的也很多。钱松岩少年时也学画过高其佩的钟馗。他在《学画溯童年》时这样写道:“父亲曾在南京参观清末所办的‘南洋劝业会’中购得珂罗版精印大型画片多幅,悬之壁间,日夕观摩。由于参考资料少,见到这数幅,如获至宝,临仿不置,反而吃深吃透。我至今印象深刻的有王廉州的山水,高其佩的钟馗等。”笔者也研习指画,手中有一张辽宁博物馆藏高其佩《怒目钟馗图》图片。此图虽未必就是钱父所买之图例,但也不妨借作一读。该图为立轴,钟馗着官服,挺身而立,双眉紧锁,怒目扬须,右手中食二指并拢势向画外,衣服线条用传统的行云流水描,雄豪而潇洒,运动感很强。虽未画剑,但杀气满纸,读之当令魅魑胆寒。钱松岩的《钟馗图》以前好像画得不多,仅见此例,钟馗正襟盘腿端坐,目光炯炯,双唇紧闭,嘴角下垂,右手身侧画一玉壶春瓷瓶,内插艾草,前面有一水盂,内置一勺,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