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应用原则.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应用原则

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应用原则 刘 凡 抗心律失常药物历史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原则 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评价 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已逾百年 上世纪20年代,奎尼丁用于临床治疗房颤 上世纪50年代,发现了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 上世纪60年代,利多卡因治疗心梗室性心律失常 上世纪80年代,普罗帕酮发展到达顶峰 上世纪90年代,研发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方法 1972年William提出抗心律失常药物4分类法 1974年Singh和Hauswirth提出Ia、Ib 亚型 1985年Harrison增加了Ic 类药物 William和Harrison分类法至今采用 WILLIAMS 分类法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代表药 注:离子流简称ⅠNa:快钠内流;ⅠNaS:慢钠内流;ⅠK:延迟整流性外向钾流;ⅠKr、ⅠKs分别代表快速、缓慢延迟整流性钾流;Ⅰto:瞬间外向钾流;ⅠCaL:L型钙电流;β、M2分别代表肾上度腺素能β受体和毒蕈碱受体。表中( )为正在研制的新药。有人将莫雷西嗪列入Ⅰb类。表内 + 表示作用强 SICILIAN 分类法 总之,西西里分类法包含多种内容 抗心律失常药物发展史 CAST 、SWORD等研究发现,Ia 和Ⅲ类药物导致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间延长,诱发Tdp,Ic类药物减慢传导速度造成新的折返。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试验:悲多于喜 90年代中期,心律失常非药物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射频消融治疗折返性快速性心律失常、ICD预防心律失常猝死均显示出优良结果。 药物治疗在心律失常现代治疗中的地位? 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症 心律失常可以出现于任何心脏疾病 心律失常可以出现于任何非心脏疾病 …因此,药物在心律失常治疗占主导地位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原则变迁 过去 明确诊断 确定“量与量” 决定治疗方案 选择药物类别 判断治疗效果 现在 同前 进行危险分层 选择治疗手段 同前 同前 改善预后的治疗 针对并发症的治疗 上游治疗 AA遵从临床治疗策略的演变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原则 诊断要明确:检测手段的可靠性? 危险分层提前做:有害?潜在有害?无害? 患者状况要判断:症状、体征、重要脏器状况? 以往用药的经验、教训需了解 使用药物治疗量很重要 观察药效不忘副作用 明确心律失常诊断的方法 1.体表心电图: 单通道、3、6、12导心电图 2.动态心电图: 24、48、72小时监测 3.长程心电图: 植入式心电记录仪 4.电生理检查: 食道调搏、心脏刺激 心律失常危险分层 Lown分级仅适用于急性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数量、频率仍是分层的指标 患者心脏基础状态、有无并发症最重要 基础疾病是危险分层的重要参考指标 室上速抗心律失常药物选择 心律失常类型 首选 次选 最好避免 无并发症的 AVNRT 异搏定、心律平、ATP 氟卡胺、氯卡胺 AVRT 病人既往对药物的反应 乙吗噻嗪 WPW+ 心律平、氟卡胺、 胺碘酮 西地兰、异搏定 Af/AF 氯卡胺、乙吗噻嗪 心功不全 胺碘酮、西地兰 ATP、乙吗噻嗪 心律平、氟卡胺、 异搏定 COPD 异搏定 心律平、氟卡胺 ATP PAf/AF 西地兰、心律平 异搏定、胺碘酮、 ATP 抗室性心律失常药物选用原则 急性缺血(AMI、UA、变异性心绞痛)的室早,特别是频发、多源、短联律间期、成对、成串室早 心肺复苏后存在的室早 持续室速频繁发作时期的室早 心功能急剧恶化时的室早 QT延长的室早(如心动过缓、抗心律失常药物、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血钾等) 其他急性情况(如严重呼衰伴低氧血症、严重酸碱平衡紊乱等)并发的室早 室早治疗效果的判定方法 不能根据Holter中室早抑制情况估计预后 用药后电生理检查也不能判断预后 信号平均心电图、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等,都未能证实其实用性 惟有循证医学的方法是可靠的 Atrial Fibrillation Treatment Options 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 约13%抗心律失常药

文档评论(0)

181****7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