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金太阳书业有限公司.ppt
考点一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1.自然灾害危害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导致自然灾害成灾强度加大。 (2)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时空差异。 3.空间差异 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在各地区差异较大,危害程度尤以亚洲和非洲最为严重。各地区的危害严重灾害类型差别分别如下: [温馨提示] 同一自然灾害损失存在着地域差异,对此类问题的分析,着重考虑两点:一是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和强度,频度、强度越高,损失越大;二是自然灾害发生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绝对损失越大,相对损失越小。 考点二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1.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 自然灾害的产生主要与自然环境有关,社会经济环境诱发的自然灾害,使受灾面积和危害程度扩大。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产生原因分析如下: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灾害类型及成因 我国各地区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灾害的类型和成因各不相同,表解如下: [温馨提示] 各种自然灾害都具有各自形成、发展、致灾的规律,各灾害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因素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性。认识这种相互关系,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大意义。 考点四 高新科学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温馨提示] 遥感技术在信息获取方面的优势与地理信息系统在空间分析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可以实现灾前:圈定危险区,对危险程度做出评价,指导防灾活动;灾中:对灾情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灾后:评价损失,指导救灾活动。 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土资源部第一时间紧急启用航空遥感飞机,从6 000米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高精度遥感图片。 材料二 下面两张图片分别是2006年和2008年5月14日卫星对汶川地区拍摄的遥感影像。 (1)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双选)( ) A.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 B.监测震灾的动态 C.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 D.控制灾害的发生 (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发生了哪些次生灾害?在救灾中遥感可以起什么作用? (3)汶川地震发生后,许多河流上形成了堰塞湖,对堰塞湖准确定位可用________,对堰塞湖水位变化的监测,主要借助________。 解析:第(1)题,运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地震进行监测,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但是运用遥感技术既不能分析出地震发生的原因,更不能控制地震的发生。第(2)、(3)题,比较两幅图片,可以看到地震后出现河道堵塞、大面积的滑坡等。遥感可获取灾情信息,评估灾情,为制定救灾、减灾措施提供依据。准确定位应用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1)BC (2)地震后出现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给抗震救灾指挥部及时提供了大量地面宏观灾情遥感图像,为指挥部科学评估灾情,进行有效救灾抢险作出了贡献。 (3)全球定位系统 遥感技术 面对自然灾害时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温馨提示] 震后互救的原则 (1)先救近,后救远;(2)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3)先救“生”,后救人;(4)仔细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5)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止意外发生。 破疑难 核心要 点探究 菜 单 析图表 思维程 序解答 隐 藏 山东金太阳书业有限公司 提素能 高效题 组训练 2014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 地理(XJ) * 第二讲 自然灾害与环境 防灾与减灾 考点三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一、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 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有关法律 重大减灾项目举例 二、主要成就 1、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整治江湖、兴修水利、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2、“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原有状况、工程建设情况、工程效益 3、淮河流域治理工程 淮河多灾的原因、工程目标、工程效益 需要从宣传、管理和工程建设等方面入手,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同时实施;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保持水土。中游加固河堤、疏浚河道,退田还湖,修建蓄洪区,平垸行洪;建设三峡工程;下游疏通河道,加速径流排泄等;实行防洪保险。 解决措施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植被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人 为 原 因 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气候 特征 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水文 特征 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排水不畅 水系 特征 自 然 原 因 下面以长江洪灾为例分析其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淮河流域治洪灾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