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AA食品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hAAA食品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

* (二)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2、临床表现和预后: (1)潜伏期多数为5-18小时. (2)以上腹部刀绞样痛和急性腹泻为主,为水样便,有恶臭,少数带粘液,无脓血。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度)。 (3)病程较短,一般1-3天可恢复,很少有死亡。 * (二)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3、诊断依据: (1)符合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主要临床表现。 (2)从中毒食品和患者吐泻物中检出占优势且生化及血清学型别相同的变形杆菌 (3)取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中毒后12-15天)的血清与分离菌株做血清凝集效价测定,恢复期滴度高于急性期滴度4倍有诊断意义。 (4)变形杆菌检验方法按行业标准WS/T9-1996《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进行。 * (二)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4、治疗原则: (1)必要时进行催吐、洗胃和导泻,排除毒物。 (2)重症病人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如氯霉素、庆大霉素等。 (3)对症治疗。 * (二)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5、控制和预防: (1)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 (2)注意食品的彻底加热、贮藏卫生和个人卫生,防止食品污染。 * (三)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一种海洋细菌,主要来源于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水中可存活47天以上,淡水中可生存2天。其中墨鱼的带染率为93%、带鱼为41.2%-95.4%、黄鱼为29.3%、梭子蟹为79.8%、海蟹为94.1%、蛤为22.5%-93.4%、对虾为43.3%。夏季海产品的平均带染率高达94.8%。一般健康人副溶血性弧菌的带染率为0.3%,而接触鱼蟹类较多者带染率为2.5%,渔民的带染率为34.8%,肠道病病人带染率为31.6%。该菌在3%-3.5%氯化钠的环境下生长良好;对酸敏感,在普通食醋中5分钟即可杀死;对热的抵抗力较弱。 * (三)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1、流行病学特点: 1)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6-9月份高温季节,海产品大量上市时。 2)中毒食品主要是海产品,其次为咸菜、熟肉类、禽肉、禽蛋类,约有半数为腌制品。 3)中毒原因主要是烹调时未烧熟、煮透,或熟制品污染后未再彻底加热。 * (三)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2、临床表现和预后: 1)潜伏期一般在10小时左右。 2)发病急,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热,尚有头痛、多汗、口渴等症状。 3)腹泻多为黄水样或黄糊便 ,约2%~16%呈典型的血水或洗肉水样便,重者为粘液便和粘血便。呕吐、腹泻严重,失水过多者可引起虚脱并伴有血压下降。 4、大部分病人发病后2-3天恢复正常;少数重症病人由于休克、昏迷而死亡。 * (三)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3、诊断依据: 1)符合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主要临床表现。停止食用该种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2)同一起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需与霍乱病鉴别。 3)由可疑中毒食品、食品容器、病人呕吐物或腹泻便中检出生物学特性或血清型别一致的副溶血性弧菌。 4)动物实验具有毒性或血清有抗原抗体反应。 5)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4789.7-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进行。 * (三)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4、治疗原则: 1)要彻底地排除毒物。必要时进行催吐、洗胃。 2)抗生素治疗,副溶血性弧菌对氯霉素敏感。 3)对症治疗。 * (三)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5、控制与预防: 1)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 2)加工海产品一定要烧熟煮透。 3)烹调或调制海产品、拼盘时可加适量食醋。 4)加工过程中生熟用具要分开,宜在低温下储藏。 * (四)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葡萄球菌在空气、土壤、水、粪便、污水及食物中广泛存在,主要来源于动物及人的鼻腔、咽喉、皮肤、头发及化脓性病灶。健康人的咽部带菌率可达40%-70%,手部达56%。葡萄球菌可产生多种毒素(A、B、C、D、E5型)和酶类。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是能产生肠毒素的葡萄球菌,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最强,大约5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可在实验室条件下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的肠毒素耐热性强,一般烹调温度不能将其破坏,218-248度油温下才能被破坏。 * (四)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1、流行病学特点: 1)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其他季节亦可发生。 2)中毒食品主要为乳及乳制品、蛋及蛋制品、各类熟肉制品,其次为含有乳制品的冷冻食品,个别也有含淀粉类食品。 3)中毒原因主要是被葡萄球菌污染后的食品在较高温度下保存时间过长,如在25-30度环境中放置5-10小时,就能产生足以引起食物中毒的葡萄球菌肠毒素。 * (四)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2、临床表现和预后: 1)起病急,潜伏期一般在2-4小时。 2)中毒表现为典型的胃肠道症状,表现为恶心,剧烈地呕

文档评论(0)

186****0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