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安全达标与胰岛素应用 内 容 历史上第一位接受胰岛素注射的患者 14岁的男孩,处于死亡边缘 1922年1月1日接受胰岛素注射----注射部位形成脓肿 1月23日再次接受Collip提取的胰岛素注射----血糖正常,尿糖及尿酮体消失 生存到27岁 胰岛素的发展史 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 常用胰岛素制剂及作用特点 内 容 空腹血糖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空腹高血糖预测餐后高血糖的升幅 空腹高血糖预测餐后高血糖的升幅 控制空腹血糖:推动A1C治疗达标 空腹血糖的升高进一步增高了餐后血糖的水平 降低空腹血糖:有效降低24小时的血糖 人体中β细胞数量与空腹血糖的关系 当FBG100mg/dl时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 空腹血糖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空腹血糖受损-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子 空腹血糖受损-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子 空腹血糖受损-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子 空腹血糖-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因素 空腹血糖-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因素 内 容 肝糖产生增加导致空腹高血糖 胰岛素在肝脏中的作用受损 导致空腹高血糖 不能抑制肝糖产生导致餐后高血糖 基础胰岛素:有效降低整个24小时的血糖 基础胰岛素: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肝糖输出 基础胰岛素:降低夜间葡萄糖浓度 基础胰岛素:降低夜间游离脂肪酸水平 2型糖尿病代谢得到改善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 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内 容 血 糖 达 标 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的: 最大限度地减少血管并发症风险 糖尿病治疗的目标:综合干预,全面达标 糖尿病治疗的首要目标: 尽早、尽快、长期、平稳、安全的血糖达标 提高血糖达标率的关键: 采用符合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的治疗手段 血糖达标比血脂、血压达标困难 CODIC:目前的口服降糖药无法达到 HbA1C的良好控制 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 不同种类人胰岛素 基础胰岛素 中效胰岛素 - 注射后2-4小时起效,4-12小时后达峰值,作用持续10-18小时 餐时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 - 在注射后15分钟内起效,约一小时达峰值,并持续作用2-4小时 预混胰岛素 短效和中效胰岛素以预定比例一起给药称为预混胰岛素 生理性胰岛素曲线 与目前人胰岛素制剂 人胰岛素制剂的不足 短效胰岛素 ——作用时间与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曲线不匹配 中效人胰岛素(NPH)的缺陷 为结晶体,注射前需要重悬,吸收不稳定 有峰值,易发生低血糖 不能覆盖24小时 NPH胰岛素的问题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 理想的基础胰岛素 来得时? 全球第一个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 每天注射一次可提供24小时恒定的基础 胰岛素 理想的基础胰岛素制剂 来得时?由重组DNA技术合成 来得时?缓慢释放的机制 酸性溶液 (pH 4.0) 皮下(pH 7.4)注射后 沉淀析出 六聚体缓慢释放 作用时间持久 来得时--唯一提供24小时无峰值的基础胰岛素 内 容 2型糖尿病的治疗流程 共识的背景 共识的要点 共识的要点 共识的要点 共识的要点 共识的要点 ADA/EASD 共识 (2006) 当HbA1C ≥7%, 应尽早启用基础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推荐 简单的阶梯式剂量调整方案,使患者更易达标A1C7% 小 结 来得时——理想的基础胰岛素 多因素校正分析后显示,非糖尿病者生存率为0.86,IFG为0.78,未诊断的糖尿病未0.75。 多因素校正包括: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心肌梗死病史、心功能分级、高血压、外周血管疾病、心绞痛、慢阻肺、吸烟、体重指数。 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亚洲和澳大利亚人群中,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其程度。 237,468例受试者有空腹血糖资料,平均随访5年,发生了1661次卒中和816次缺血性心脏病。 根据基线空腹血糖水平(5、5~5.9、6~6.9、? 7mmol/L)分为四组,空腹血糖与总的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之间呈对数正相关,这种关系在空腹血糖降低至4.9mmol/L时仍然存在。 总体而言,空腹血糖每降低1mmol/L,总的卒中风险降低21%、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23%、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19% 亚太地区人群中血糖和心血管疾病危险研究表明:空腹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决定因素。 将日常血糖降低至4.9mmol/L,能获得相当的潜在益处。 空腹血糖除了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还可以作为一个持续的危险因子,从而改善危险的预测手段。 [Ref, p. 1385] 餐后血糖是由基础血糖和负荷后血糖组成 糖尿病与正常个体相比,来自于口服葡萄糖的葡萄糖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英语人教版PEP三四年级知识点归纳小学教育.docx VIP
-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年河南测绘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整答案.docx VIP
- 《年鉴培训讲义》课件.ppt
- 2025年河南测绘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一套完整答案.docx VIP
- 【英语】小学英语人教版(PEP)三四年级知识点归纳.docx VIP
- DVC6200定位器TREX菜单调试手册说明书.pdf
- 儿科体格检查特点.ppt VIP
- 2025年河南测绘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及完整答案一套.docx
- 德邦物流战略规划和转型路径宣讲20110915.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