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对提昇牧草营养价值的成就.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育种对提昇牧草营养价值的成就

書 報 研 讀 ? ? ? 題目:Accomplishments and Impact from Breeding for Increased Forage Nutritional Value ? 育種對提昇牧草營養價值的成就 與影響 ? ? 作者:M. D. Casler* and K. P. Vogel 出處:Crop Science. (1999) 39:12-20 指導老師:王裕文 報告學生:簡青紅 報告日期:88年10月21日 報告時間:上午11時10分 報告地點:農藝系館112室 摘要 不論如何巧言掩飾,直到1960年代分析化學及瘤胃發酵技術提昇之前,從遺傳上來改善牧草作物的營養價值並沒有重大的成就。新的化學分析方法提供了育種人員在短時間內篩檢數以千計的大量樣品且能重覆印証結果的實驗技術。幾個用來衡量遺傳增進的消化率指標,包括最常用的體外乾物質消化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 IVDMD)已被廣泛地利用於新品種的發表上,這些新品種包括來自豆科,溫帶型、熱帶型、單年生以及多年生等牧草。IVDMD增加的速率範圍從8至45gkg-1 cycle-1,以平均年增加率而言(0.7-2.5%)其增進的程度與多年生穀類作物長期的平均年增進率近似。在無性繁殖物種中,其遺傳變異可在一個週期的選拔後被利用,因此高達11.8%的每週期遺傳增進也曾在文獻上發表。一般而言,IVDMD遺傳增進並不受環境差異,管理技術甚至現場檢定等因素的影響,而能重覆地被驗証。綜合各牧草草種,平均而言,牧草IVDMD增加可提昇肉牛(Bos Taurus)3.2%的日增重量。增加IVDMD一般並不會相對的減少牧草產量,而且有時隨著牧草產量的增加可代表每公頃牛肉產量的增加。將牧草透過育種所提昇的營養價值以動物產能的數值表示出來,可以吸引牧草農戶對新品種的認知進而提高新品種的接受度。 ? 前言 有據可考的牧草餵飼興起于1880末期,在此之前的200年間已有紀錄顯示當時已經認知同一牧草物種內有不同外表型的品系存在。選育具有優良品質的草品系或基因型的概念多見於近代的文獻報告,而此種優良品系選育的概念至少應回溯300年以上。雖然這些早期選拔專家沒有利用今日我們使用的實驗室技術與動物評價,但証據顯示他們與我們採行相同的路徑。他們選拔的標準包括改善植物生長勢、減少疾病症狀、減低老化以及適口性(Palatabililty)亦即動物的接受性等方面。一般這些植物性狀不是與實驗室測量的牧草品質上有正相關就是他們提供保護牧草的功能(Casler et al .,1996; Edwards et al., 1981; Lenssen et al., 1991)。因此,早期有目標的牧草作物選育或是單純只是要提高品質或是保護牧草免受病菌的侵害。 ? 牧草品質的革命 在牧草育種歷史上最重要的一件大事為Tilley與Terry發表體外乾物質消化率(IVDMD)分析方法(1963)。但相反地,Tilley與Terry的技術並未在豆科牧草育種產生革命性的作用。因為豆科牧草存活的問題遠比品質上的問題來的嚴重,如果豆科牧草無法存活,品質的問題根本是空談。一般來說,豆科牧草在各種品質的測定值都比禾草來的高。因此,大部分有關增加牧草品質的育種主要都是針對禾草牧草。儘管如此,豆科牧草的研究已有相當成果,也建立了許多原理。許多牧草商用上重要的分析方法,包括Kjedahl含氮法以及近年發展的纖維系統洗滌法(Understander et al.,1993),到目前為止,對牧草育種計劃的貢獻並不大。這些技術對牧草育種家帶來一些有趣的挑戰,其應用潛力在未來可能引起更大的注意。 20世紀中葉起,以粗纖維及粗蛋白質濃度實驗室分析方法為主的技術引進,大幅的改變了牧草品質育種的觀念。在此同時,遺傳變異的問題也反覆地被討論,直到J. M. A. Tilley 與R. A. Terry 以及Welsh Plant Breeding Station 的J. P. Cooper共同合作之後(Cooper et al., 1962)才有真正的選拔與改善品質的育種研究報告發表。他們的技術象徵著實驗分析的突破性重大發展,其也催化本論文的主題“牧草品質的演化”,其符合了幾乎所有植物育種家在選拔過程中所需的特色:快速、可重複、適用於小樣品、可遺傳的以及與動物的表現有直接的相關。Tilley與Terry技術及其衍生技術,可在任何討論提高牧草品質育種之類的回顧性文章中見到,由此可見其普遍性。(Burton, 1989,Buxton and Casler,1993;Clark and Wilson, 1993; Hack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