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血常规的判读及临床意义.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件:血常规的判读及临床意义.ppt

[异常结果处理] ⒈常需结合MCV结果综合分析,以确定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指导正确纠正贫血。 ⒉常需同时检测血常规、血小板、网织红细胞等项目。 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 PLT来自骨髓巨核细胞系,在血液循环中,血小板不与其他细胞发生作用,而是沿着毛细血管内壁排列,维持其完整性,它具有黏附、聚集、分泌、促凝血和血块收缩功能。当血管局部受到损伤时,血小板的止血兼不机械性堵塞伤口和生物化学的黏附,聚集作用。 六、血小板计数(PLT,PT,BPC) * * ⑴血小板增多: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发生血栓或血栓性并发症;②骨髓增生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等;③争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④脾切除手术后。 六、血小板计数(PLT,PT,BPC) * ⑵血小板减少:①血小板生成障碍:见于骨髓造血功能受损而致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放射病和放射治疗、化疗后,骨髓纤维化等;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体外体循环手术等;③服用某些药物可使血小板减少:如氯霉素、链霉素、青霉素、磺胺类药、阿司匹林、氯丙嗪、抗甲状腺药物等。 六、血小板计数(PLT,PT,BPC) * [异常结果处理] ⒈PLT显著增多,必须警惕发生血栓,应在医师指导下降低血液黏度。 ⒉PLT显著减少,必须防止出血,应在医师指导下输血或输注血小板,尽可能避免手术治疗。 六、血小板计数(PLT,PT,BPC) * 周围血中的白细胞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均起源于多能干细胞。它们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机制消灭病原体,消除过敏原和参加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抗体,从而保证了人体的健康。白细胞计数方法目前使用的有两种:①显微镜目视计数法:取未梢血20μl,于定量白细胞稀释液中。②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取静脉血1~2ml,EDTA-K2抗凝。 七、白细胞计数(WBC) * ⒈生理性变化 增多:①日间变化:早晨较低,下午较高;在静息状态时白细胞数较低,活动和进食后较高,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恐惧、冷水浴后,白细胞总数可显著增高;②年龄:幼龄白细胞数高;③妊娠末期、分娩期、月经期、白细胞总数增加。 七、白细胞计数(WBC) * ⒉病理性变化 增多:①常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失血、手术创伤后、尿毒症、血液病、中毒、严重烧伤等。②减少:多见于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X线照射、长期服用氯霉素、磺胺类药物和肿瘤化疗药物等。 七、白细胞计数(WBC) * [异常结果处理] ⒈若WBC轻度或中度增高,提示有炎症存在,应进一步查明感染存在的部位,及时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⒉若WBC异常增高,应注意白细胞分类计数及形态学改变,及时请专科医师诊治。详见白血病相关内容。 ⒊若WBC显著减少,应作骨髓检查,以明确减少的原因。 七、白细胞计数(WBC) * 八、白细胞分类计数(DC) * * 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0.50~0.70(50%~70%)。 [结果判断] ⒈生理性变化 正常生理情况下,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一日之内也有波动,下午比早晨高;饱食、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或严寒状态下,新生儿、月经期、妊娠5个月以上及分娩时都可见白细胞增高。 (一)中性粒细胞(N) * ⒉病理性变化 增高: ⑴急性感染或炎症: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常见疾病有中耳炎、脓肿、疖痈、阑尾炎、肺炎、扁桃体炎等; ⑵组织损伤或坏死: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心肌梗死、手术创伤等; ⑶急性大出血:常见于消化道大出血、脾破裂等; ⑷急性中毒:常见于化学药物和生物毒素中毒时,如安眠药、有机磷中毒、昆虫及蛇毒素等;代谢性酸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 ⑸恶性肿瘤:如某些肝癌、胃癌等。 (一)中性粒细胞(N) * 减少: ⑴感染性疾病:某些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感染,如流感、肺结核、脓毒血症等;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伤寒杆菌感染时,也可使白细胞数降低; ⑵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⑶慢性理化损伤:如长期接触放射线和应用某些化学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物和肿瘤化疗药物等。 粒细胞和白细胞总数的增加和减少与疾病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一)中性粒细胞(N) * 成熟的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少见,仅为0.005~0.05(0.5%~5%)。 [结果判断] ⒈生理性变化 ①时间:嗜酸性粒细胞白天较低,夜间较高。上午波动大,下午比较稳定;②在劳动、寒冷、饥饿、精神刺激等情况下,可使外周嗜酸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